第一百四十二章 控制对手

  不到半个小时,卢峰便回来了,他说在路上遇到了丁红星的舅妈和表妹,把她们一起送回了家。
  卢峰回来,众人便一起去了常征的台球摊,只留下了沈福才和杨连忠呆在店里。
  一来到常征这里,赵海便迫不及待的拉着丁红星打台球,王朝阳的那些朋友,有的打台球,有的看丁红星打台球,看他是不是真的像王朝阳说的那样神奇,而那几个女孩子,则由小龙陪着去了舞厅跳舞。
  赵海也习惯打斯诺克,他跟丁红星占据了台球摊里唯一的那张斯诺克球台,切磋起球技来。
  赵海应该是在台球运动刚刚在大陆兴起的时候就开始打台球了,虽然他已经三十岁左右了,可是台球功底还是很深厚,对台球的理解也很深刻,显然打了很多年,而且丁红星看得出来,王朝阳打球的风格跟赵海是一脉相承的,看来王朝阳去当兵之前就是跟赵海学会打台球的。
  不过赵海的打球风格与王朝阳还是有一些区别的,王朝阳更注重准度,赵海对母球的控制更加注重一些,当然,这也是年龄的差距所决定的,王朝阳还很年轻,只有二十岁出头,这个年纪的球手,体力、眼力、精力都处在巅峰,攻击性也更强,自然准度也更高,往往凭借准度就能轻易拿下对手,而到了赵海这个年纪,身体各方面的机能与二十岁的时候都有所下降,准度也随之下降,已经不能凭借准度轻易赢下对手了,可是这个年龄段,随着浸淫台球时间越来越长,他对台球的理解更加深刻,已经可以凭借另一种方式来赢下比赛了。
  像亨德利、奥沙利文这样的顶级台球手,年轻的时候也都是以变态的准度而出名的,可是年届三十之后,他们的比赛风格也在悄然转变,开始更加追求对母球的控制,这种比赛风格也让他们更加强大。
  同样,赵海的球技从整体上来说也要比王朝阳高出一筹,他与丁红星的对抗也更加有内涵一些,双方都有意的在比拼内功,在比较对母球的控制,对他们这个级别的球手来说,也许成功的做出一杆防守比一杆漂亮的长台进攻更让他们有成就感。
  好在旁观者都还算是懂行的,要不然这种半天没有一个下球的比赛,一定会让观众们看得呵欠连天了。
  第一盘球就打了近二十分钟,大部分时间都在互相防守,丁红星在做出一杆漂亮的斯诺克之后,赵海解球虽然成功,却给丁红星留下了一个非常好的进攻机会,丁红星抓住机会,一杆超分。
  第二盘,两人更是用时超过了三十分钟,这一盘赵海更加小心,不过还是在一次防守当中不慎给丁红星留下了机会,虽然丁红星一杆拿下三十多分之后进攻中断,可是他又成功做出一杆斯诺克,让赵海再次失误,这一次丁红星顺利拿下了比赛。
  赵海苦笑着放下了球杆道:“果然是高手,朝阳一点也没夸张啊!这真是棋差一着,缚手缚脚!跟红星打球太累了,每一杆都不能有一丝的马虎,打这两杆球比我平时打一下午都要累得多!”
  王朝阳笑道:“赵哥,今天红星还没拿出全部功夫呢,像刚才有几杆中长台的进攻,明明有机会,他还是做了防守,平时他跟我打,这种球他至少有百分之九十左右的下球率。”
  赵海对王朝阳道:“这就是你还没到红星这个层次,到了他这个层次,这样的切磋输赢已经在其次了,更重要的是对母球和对手的控制,今天我就完全被红星控制住了,几乎每一杆都处于被动局面,就像下棋一样,从来没争回先手。”
  王朝阳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赵海又道:“等你再打几年球,就会明白,控制对手才是打台球的最高境界啊!”
  一边观战的齐名扬道:“赵哥,你不是专门请过专业的台球手做你的教练吗?那个专业台球手都说你的球技已经不逊色于他了,这样你都打不过红星,那红星到底有多强?”
  赵海笑道:“黄教练说我不逊色于他了,当然是有恭维的成分了,毕竟我要给他钱嘛,我自家知自家事,我在球技上跟他相比还是有一些差距的,好歹他是专业的,每天泡在台球桌上的时间不会少于十个小时。至于红星嘛,我个人感觉至少不会比黄教练差,只有可能比黄教练强!”
  赵海的话一出口,举座皆惊,丁红星的球技已经强到这样的程度了?
  齐名扬道:“赵哥,黄教练可是拿过全国台球比赛的冠军啊!红星真的已经强到这种程度了?”
  赵海点头道:“我可是认真的,我感觉两人最大的差距不是在对单个球的处理上,而是在大局观上,也就是说,在对台球精髓的理解上。黄教练虽然拿过全国台球比赛的冠军,可是那是八十年代的事情,国内整体的水平都不高,与国外的顶级水平相差甚远,尤其是在对台球精髓的理解上,这是因为国内球手缺乏与国外顶级高手的切磋经验,而红星就似乎不存在这个缺陷,他在台球上的眼光可以说是超越时代的,可以与国外顶级球手媲美了,他还这么年轻,只要他有着好的环境,努力训练,有可能在国际台球界争得一席之地呢!”
  赵海的话让所有人都很震惊,而最震惊的则是丁红星自己,他震惊的是赵海的眼光,自己来自后世,喜欢台球运动,不知道看过多少场顶级的台球赛事,有专业的体育评论员讲解,早就具备了专业的眼光。而在重生之后,自己把台球技能加到了专业级,在小宝的虚拟空间里训练的时候,小宝提供的教练都是亨德利和奥沙利文这种级别的顶级球手,自己的球技是在与他们面对面的切磋和他们的耳提面命之下成长起来的,自然也就具有了超越这个时代国内水平的风格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