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奸字别解
按照明制,凡朝廷遇有重大政事,或遇有文武大臣出缺,皇帝必诏令廷臣会议,以共相计议,衡量至当,然後报请皇帝,取旨定夺,其有关政事得失利弊之研商者,谓之廷议;其有关人事升补任用之拟议者,则谓之廷推!
值得君臣大动干戈的事情不多,只要有:一、议立君立储。二、议建都。三、议郊祀。四、议典礼。五、议宗藩。六、议漕运。七、议边事等等。至於参与廷议之人员,计有六部尚书、都御史、六科给事中、通政使、大理卿及掌道御史等。
唐毅、王世贞、诸大授、陶大临、徐渭五个既不是部堂高官,也不是科道言官,按照道理是根本不能出现在廷议之上的,偏偏他们就来了,成了一群红花当中的君子兰,卓尔不群,别提多扎眼了,就连严嵩都愣了一下。
铛,紫铜钟清脆一响,嘉靖不带感情地说道:“他们五个是朕找来的,你们只管议事,不必管他们。”
“是!”
对于嘉靖的话,严嵩已经习惯先答应,至于破不破坏制度,并不在乎,首辅如此,其他人也不好说什么,唯独李默铁青着脸色,不时扫过唐毅,又是这个臭小子,自从上次对呛之后,李默就把唐毅恨透了。
唐毅也能感到李默的充满荼毒的目光,不过唐毅并不怕,我心光明,不管是谁,敢和我作对,你就是黑暗的,无关清浊!
唐毅胸膛挺得笔直,斗志昂扬,当然了这种最高级别的会议,他只能看着,没有嘉靖的准许,他连说话的资格都没有。有劲头,只能攒着。
诸位大佬站好,须发皆白的严嵩当然不让坐在了首位,严世藩紧跟着老爹的身后伺候,在严嵩的对面,就是吏部天官李默,双方剑拔弩张,心里都动了刀子,但表面上还是一团和气。
只听严嵩说道:“都到齐了,就开始议事吧……各部有什么想法,都说出来。”
工部尚书赵文华应声站出,大声说道:“陛下前番将咱们唐六元的会试文章明发六部,征询开海意见,经过数次商议,工部以为应当立刻开海,通商贸易,充实国用。”
严党迫不及待表明了态度,李默当然不能示弱,他不会急着出来,而是使了一个眼色,刑部尚书何鳌站了出来。
此老是正德年间进士,因为谏言正德挨了廷杖,嘉靖即位,又因为大礼议之中抗旨,又挨了板子,几乎丢了命。
众所周知,在大明朝挨廷杖不是丢人的事情,相反还是一笔雄厚的资本,何鳌挨了两任皇帝的板子,简直就是清正直臣的代表。他不结党,不贪污,威望又高,就算严党声势如天,也不能拿老头子怎么样。
本来何鳌并没有卷入严李的党争,算是朝中少有的中立大臣,只是大家伙不知道为何,此老竟然会当出头的椽子。
默默观察的唐毅都是一惊,看来还是低估了李默的实力啊!
何鳌面色凝重,说道:“前些日子,南兵部尚书唐顺之,浙江巡抚胡宗宪,谭纶,唐慎,刘焘等等东南官员,联名上奏,提议开海。可海禁乃是我朝祖制,岂能随意更改?况且东南战乱不断,人心不宁,自古以来农为本,商为末,务农则民心安定,百姓易治,经商****心思变,奸猾之徒横行。试问百战之地,民心不宁,东南几时才能安宁?咳咳……故此,开海之举,万万不可行。”
何鳌身体不好,说到激动之处,咳嗽得老脸通红,讲不下去,但是他的意思大家伙都明白了。
上有祖制压着,下有东南一团乱麻,的确开海不是小事情。
何鳌毕竟威望崇高,他一说话,不少严党的人都闭了嘴巴。气得严世藩脸上的肉乱蹦,他忙给赵文华眼色,作为最忠诚的走狗,赵文华毫不客气扑了出来。
“何部堂,您老说的容易,可是眼前的困难怎么办?别的不说,去岁地震,死亡上百万的百姓,到现在还有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没有种子和农具。更为重要的是陛下还住在万寿宫,玉熙宫迟迟没有银子修复,正所谓君贵臣荣,君忧臣辱,君辱臣死,身为陛下的臣子,一想到陛下住不安稳,心里就跟刀割一样。”
说话之间,赵文华还抹了抹眼泪,配上那份羞愧难当的表情,简直能冲击影帝。
李默一边的也不会客气,鸿胪寺卿当即站了出来,“给陛下修宫殿,乃是臣子的本分,开海和修宫殿本来就是两件事情,不要扯在一起。”
严世藩抓住对方的漏洞,立刻说道:“怎么就是两件事?没有开海的银子,难不成你隋大人用肩膀抗,能把玉熙宫修好?”
双方越吵越厉害,李默也忍不住加入战团,“严部堂,说得好听,就仿佛开了海,银子就源源不断一般,从嘉靖二年废除市舶司,已经有三十几年,要重建市舶司,花费多少钱,你心里有数吗?”
严世藩气急败坏道:“纵然要投入一些,可是日后定能赚回来。”
“我看不见得,没把银子赚回来,倒把倭寇给招来了。”李默讥诮道。
什么叫唇枪舌剑,引经据典,这些朝臣们吵得比起后世辩论赛也激烈一万倍,唐毅几个也目瞪口呆,和眼前的架势比起来,会馆的那些小菜鸟差着好几个数量级啊!
就在他们目瞪口呆的时候,突然急促的钟声响起,一声挨着一声,吓得在场的众臣都闭上了嘴巴,战战兢兢,垂手侍立。
嘉靖从云床上下来,缓缓走到了大臣的面前,犀利地目光扫过每一个人,突然哈哈一笑:“吵得好,吵得好,廷议吗,就是要说话。俗话说玉皇有事问土地,朕特意把五个土地爷叫过来,你们都过来吧。”
王世贞在后面捅了唐毅一下,低声说道:“叫咱们呢!”
唐毅一激灵,急忙领头小跑着过来,在嘉靖面前跪倒。
“臣等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唐毅,你们都起来回话。”
“是!”
唐毅恭恭敬敬站起身,垂手侍立,其他四个也都站在身后,大气都不敢出,这里面四个新科进士不说,就算王世贞这根老油条也因为级别不够,无法参加廷议,甚至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远远看到嘉靖一眼,能如此近距离站在大明至尊的面前,一阵一阵脸红心跳。
“唐毅,你刚才听了这么多大臣的意见,有什么想法?可还是坚持主张开海?”
唐毅毫不迟疑说道:“小臣不过新科进士,能侥幸旁听廷议,乃是陛下仁德。诸位大臣远见卓识,小臣唯有细心聆听,兼容并蓄。至于开海一事,小臣听过之后,觉得更应该尽快推行?”
“哦?为何?”
“很简单,因为诸位大人的担忧并不存在。”
好狂妄啊!
李默,何鳌等人都瞪大了眼睛,心说我们胡子一把,难道说出来的都是废话不成?只见唐毅不慌不忙,从容说道:“小臣总结了一下,支持开海的理由最关键是就是增加收入,反对开海的理由主要是三条,一曰祖制,一曰倭患,一曰花费。小臣以为这两派大臣皆有不足之处。”
此话一出口,就连严嵩父子都忍不住了,把我们都给绕进去了,真是黄口孺子,不知天高地厚,倒要看看你们能说出什么玩意?要是光会纸上谈兵,少不得和李默联手,把你们一勺烩了,严世藩瞪着独眼,不停思索着。
嘉靖倒是挺有兴趣,“那你就说说,究竟都有什么不足。”
“是!”唐毅回头看了一眼,先给王世贞一个眼神,王世贞急忙站出来。
“启奏陛下,自从听闻开海以来,臣心中就有一个疑虑,高皇帝禁海,文皇帝却派遣郑和下西洋,莫非英明如成祖爷,竟然也违背了高皇帝祖制?”
“大胆!”
李默一声断喝,“王世贞,你乃是文苑清流,又在朝近十年,难道不知道太祖和成祖定下来的皆是祖制,你敢怀疑,就是不忠!”
“呀呀呸。”徐渭猛地跳了出来,“太宰大人,你既然说太祖和成祖定下来的都是祖制,那你为何只说太祖爷禁海的祖制,而不说成祖爷下西洋的祖制?到底是谁不尊奉祖制?还请太宰赐教。”
徐渭这家伙一贯胆大包天,可是别说,他的确问到了要害,李默一阵语塞,只能怒道:“好一个小奸贼,竟敢非议祖宗,陛下,臣请将他们逐出大殿!”
“慢!”唐毅一步迈出,站到了李默的面前,冷笑道:“太宰大人,你动不动就说这个不忠,那个是奸贼,我倒想请教,奸字怎么写?”
唐毅不爽李默已经很久了,这老头简直就是偏执狂,不把他彻底解决了,就别想好好商量事情。
李默同样不爽唐毅,他咬着牙,鼻子里哼了一声,一副你不配和我说话的模样。
“太宰大人不愿意回答,那我说好了,奸字是三个女字,请恕下官年幼,没有成亲,徐渭发妻去世,王世贞也只有一房妻子,倒是你李太宰,起复之后,立刻纳了第九房姨太太,这个奸字你还是自己享用吧!”
此言一出,全场皆惊。
十万点暴击,有木有!
饶是李默伶牙俐齿,涨得老脸紫红,你你你……了半天,愣是说不出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