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另类的宁完我
多尔衮携顺治在朝堂上挂孝誓师,朝堂大员反应强烈,献计的献计,请缨的请缨,然只有一人例外,多尔衮一看,此人乃汉臣之中重、弘文院大学士、大清国的议政大臣宁完我。
宁完我本来正在府中与幕僚秘密豪赌,却被多尔衮拉到朝堂议事。河南兵败之事,最近这个大汉奸也听说了,多尔衮的震惊和不可思议甚至难以忍受,他也同样有,他甚至曾经连赌都赌不下去了,风雨飘摇的残明还有如此实力?伪帝朱由崧竟然如此了得?
不过,经他智慧的脑袋旋转之后,宁完我又若无其事一般继续与幕僚们秘密苟且取乐了。
宁完我有两大嗜好,一是为主子献计效力,特别很博得清世祖皇太极的宠信,皇太极的大清国祚,至少得有一半是宁完我给设计的,通过宁完我,这些只知道杀戮和掳掠的野蛮民族也变得有了几分人性,特别是在用人和体制方面,宁完我以奴才的身份没少教化他们。这也为大清兴盛,推动改朝换代打下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宁完我十年的奋斗,成就了皇太极治下的大清,也成就了皇太极缔造大清中的宁完我。
宁完我的第二大嗜好就是赌博。而且这两大嗜好可以说不分主次,甚至在他的眼中,赌博重于从政,因为他遇事敢言,从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敢于提于出不同的见解,甚至不惜犯颜直谏,因此他的官声并不怎么好,在朝中只有皇太极认识到他的价值。
但他也不妄自菲薄,常常以赌博调济人生,照样过得其乐融融。但不幸的是,清廷看重的是他的才华而不是他的赌博,因此他因赌博被削职。虽然很快又被起用了,但他得重新奋斗,这一奋斗又是十年,十年之间又成就宁完我的辉煌人间,但赌博他仍然没落下。
因此可以说,赌博是他最喜欢的一口。尽管为此伏出了惨重代价,甚至碰得头破血流,但年过半百的他仍然乐此不疲。
不是他狗改不了吃屎,沉溺赌途不务正业,而是赌博对他诱惑太大,在赌桌上能挥放自如,不必仰人鼻息,受制于人,输赢由我,尽皆乐趣。
但之所以还要秘密行乐,概是担心再被清廷免职吧。毕竟从一个农奴混到朝堂高位不是易事,儒生出身、精通文史的他当然知道什么叫珍惜。一起一伏就是二十年,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他不是没有想过,赌桌有情人无情,特别是皇太极驾崩之后,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不得不收敛事赌,甚至在从政方面也不得不低调做人,用他自己的话说,“不复做狂吠之犬”。
因此,现在对朝堂大事,宁完我以一庸者自居,不愿多言,还不如明哲保身,忙中偷闲赌几把来得痛快,宁完我的活法也的确另类。
然而此时的多尔衮当然不会放过他,看向他道:“中堂何不发一言?”
宁完我赶紧垂首施礼,“王爷运筹大事,卑职不敢多言,若有不适,逆了王爷卑职之罪也。”
宁完我知道,有千里马,还得有伯乐,否则只能是忠言逆耳。
“中堂不必过谦,有话直说,本王岂是不能容人的?”多尔衮虽然不敢比皇太极,但也是政治家和军事家。
“既如此,卑职就放肆了,依卑职愚见,眼下大清与大明宜和不宜战。”
此言既出,多尔衮的双眼立马瞪圆了,像仇人一样看着宁完我,若非宁完我是朝堂重臣,三朝元老,这次就因言获罪了。
宁完我最初被鞑子掳掠,清太祖努尔哈赤把他分给了孙子年仅十七岁的代善的第三子为奴,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不起眼的战俘家奴,现在却成了三朝老臣,官至宰辅,在汉臣之中唯一一个能与议政大臣范文程平分秋色的朝堂重臣,多尔衮也不得不重视此人,重视此人首先得容忍此人。
宁完我语出惊人,不止是多尔衮,其他的文武群臣皆不敢苟同,感动震惊甚至愤怒了。
大明和大清宜和不宜战,言外之意那就是大清向大明求和呗?别的不说,打了这么时间的仗白打了吗?这一仗大清损失如此惨重,多尔衮失去了两个亲人,五大王和数百员大将二十万大清勇士血白流了,脑袋白掉了?
而且现在是什么节骨眼上,多尔衮眼睛都哭红了,为了报仇拉着皇上在祖宗面前歃血盟誓,现在整个大清国谁敢说这个和字?上至顺治帝,下至清军一卒,身为汉人的宁完我竟敢,岂不是自找倒霉!皇太极已经不在了,你老宁还要倚老卖老吗?
因此这些朝臣的目光全部集中在宁完我身上,有愤怒的,有仇视的,还有准备看他倒霉幸灾乐祸的,心情各异,不一而足。
“中堂是要我大清与伪帝罢兵讲和?”多尔衮强压着怒火,耐着性子又问了一句,二目如火,带着随时都可能迸发的杀机。
“正是。”宁完我直言不讳。
“宁完我,你竟然让我大清与伪帝苟且求和,那么多八旗子弟,二十万大清勇士,他们都白死了吗?你到底是何居心?”没等多尔衮发怒,肃亲王豪格、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大臣索尼、谭泰、图赖等等皆怒目叱责,恨不得将宁完我给撕了。
宁完我泰然道:“‘鄙人之和非尔等之和也。骐骥之局促,不如驽马之安步;孟贲之狐疑,不如庸夫之必至。汉高祖屡败,何为而帝?项羽横行天下,何为而亡?袁绍拥河北之众,何为而败?昭烈屡遘困难,何为而终霸?无他,能用谋不能用谋,能乘机不能乘机而已。夫天下大器也,可以智取,不可以力争也。”
宁完我这番话,就连号称汉臣谋略第一的范文程也认为宁完我在哗众取宠,故弄玄虚,八旗武将更是不屑,甚至要对宁完我不敬了。
多尔衮一摆手制止了他们,尽量摆出一副从谏如流的样子,“愿闻中堂高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