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851节

  天子有这个觉悟就好,他们害怕的就是天子独断专行,直接将此事定了下来,等传到外朝去,引起的舆论风波,必然还要让他们来收拾这个烂摊子。
  仅仅只是表达立场的话,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殿中安静了片刻,让人没有想到的是,率先开口的竟然是陈循。
  “陛下,臣以为此举虽无先例,但是,未尝不可一试,只不过,庶吉士皆是殿试当中成绩优异之辈,若是试职之后,仍仅授御史之职,是否有些不太公平?”
  “以臣之愚见,庶吉士既在翰林院观政三年,那么,试职御史,或可放在观政期间,纳入最终馆选的考核当中,若最终考评出众,授官之时,可以酌情直授掌道御史或都给事中。”
  不得不说,陈循现在是彻底学聪明了,大方向上,从来不会跟天子对着干,当然,在此前提之下,他明显还是想要竭力为清流再争取一些利益。
  如今眼瞧着清流的地位是保不住了,但是,清流出身的官员,可以擢升品级的惯例,争取一下,或许还能保留。
  不过,这个想法,却遭到了陈镒的反对。
  “陛下,臣以为不妥,六科都给事中及十三道掌道御史合共十九名,皆是要职,尤其陛下更定其品秩后,其职权更重。”
  “庶吉士虽科考成绩出众,且在翰林院观政三年,但是,毕竟未曾接触朝廷,直接授予此等要职,位居诸御史之上,恐难服众。”
  开玩笑,别说是天子刚刚给都给事中和掌道御史提高了品级,就算是原来的品级,这两个官职,也是秩小权重的典范。
  六科都给事中,对接的是六部的政务,十三道掌道御史,每个都可以干预一省的监察事务。
  就凭几个刚从翰林院观政结束的新手?做梦去吧!
  不过,陈镒的这番话,虽然是反对授予都给事中和掌道御史,但是,却并没有反对试职和庶吉士擢升品级的问题。
  他说完了之后,内阁的俞士悦也沉吟着开口道。
  “陛下,臣倒是赞成陈尚书所说,可以将试职半年纳入到庶吉士观政三年当中,并作为最终散馆的考评依据。”
  “不过,六科尚还好说,皆在京中,可十三道御史,需出京巡视,察查民情,若仅半年试职,恐难有成效。”
  “故而依臣之见,是否可以将试职之期延长至一年,或许更为妥当!”
  紧随其后,王翺也道。
  “陛下,俞次辅所言有理,半年之期,难有成效,臣以为一年为期,才能看出庶吉士们是否真正才能足够。”
  见此状况,朱祁钰往底下扫了一眼,倒是不由感叹这帮人,个个都是老滑头。
  这几个大臣各自发表了看法,看似都对这个章程没有什么意见,只在细节上提了建议。
  但是,事实要真是如此的话,那么,刚刚最开始的时候,他们就不会缄默不言,等到王文开口,他们才随之说话了。
  这说明,他们并不是真的赞同朱祁钰的想法,只不过不想和他正面冲突而已。
  现如今,朱祁钰表示了要下廷议。
  那么,他们就更没有必要在这个当口反对了,到了朝堂上,反对的人,自然是一抓一大把。
  到时候,再见机行事,自然是更能如鱼得水。
  不过,朱祁钰又岂是那么好糊弄的?
  见这帮大臣跟他耍这种小心思,他也不戳破,而是笑着道。
  “既然诸卿都觉得试职之事可行,那么,今日回去之后,便各写一份奏疏递上来,详细说说自己的看法,回头朕拿到朝会上再跟百官合议,也算是有个具体的章程!”
  啊这……
  老大人们面面相觑,不由有一种上当的感觉。
  他们明明只是不想现在得罪天子而已,怎么就莫名其妙的,被天子默认为了觉得试职之事可行呢?
  还写一份奏疏递上去,这奏疏要是一写,拿到朝堂上去,他们还怎么作壁上观?
  一抬头,看着天子似笑非笑的目光,老大人们脸上不约而同的浮起一丝苦笑。
  得,这下算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原本想祸水东引,却没想到,自己等人反倒成了天子应付朝议的手段。
  无奈的叹了口气,这个时候,他们也不好再多说别的什么,只能拱了拱手,道。
  “臣等遵旨!”
  见此状况,朱祁钰才满意的点了点头,道。
  “既然如此,就辛苦诸位先生了,今日的议事到此就差不多了,除了刚刚朕说的,首辅和次辅还需再辛苦一下,朕这里还有一道诏旨,需要草拟。”
  见状,王翺和俞士悦二人不敢怠慢,立刻上前领旨,道。
  “请陛下吩咐。”
  于是,朱祁钰笑了笑,道。
  “朝廷上缺人手,朕身边也缺人手,二位先生回去之后,即刻拟一道诏书,命辽东镇守太监宋文毅回京述职,别的倒是没什么,今日便到此为止吧!”
  宋文毅?
  在场众人微微一愣,对于内宫的宦官,他们或许不够熟悉。
  但是,辽东镇守太监……
  几个大臣不由将目光投向了一旁的王翺。
  与此同时,他们也不约而同的想起,刚刚成敬要调离京中的消息,如此一来的话……
  第935章 宋文毅
  “宋文毅?”
  南宫当中,听到这个名字,朱祁镇忍不住从榻上坐了起来,直起身子,眉头紧皱。
  “你确定,真的是宋文毅?”
  重华殿上,一身麒麟袍的朱仪恭敬侍立着,听到太上皇的问话,他轻轻点了点头,道。
  “回陛下,的确是他!”
  “刚刚得到的消息,乾清宫那位,将司礼监太监成敬派去了山西当镇守太监,还特意下了诏旨,说是让成敬协助杜宁整饬山西军屯事宜。”
  “如今外间都在议论,说宋文毅回京,是要替代成敬,来管着司礼监……”
  朝廷上下,向来是各种消息传的最快。
  现如今,朱仪已经算是太上皇的铁杆心腹了,至少在朝堂中人看来是这样。
  因此,这位成国公,几乎每隔两天,就要到南宫请一次安,是为了干什么,朝廷上下也大多心知肚明。
  对于这种状况,倒不是没有大臣私下议论。
  但是,一则朱仪的身份尊贵,有国公之爵,二则天子也没有明诏不许大臣拜见太上皇。
  所以,这种议论,倒是没有摆到朝堂上来。
  于是,朱仪便更加不理会这些议论之声,从原本还遮遮掩掩的到南宫来,到现在大摇大摆的出入南宫,俨然成了太上皇的亲近大臣。
  朱祁镇眉头紧紧皱着,似乎在思索着什么,半晌之后,他摇了摇头,道。
  “没这么简单!”
  “成敬出京,不出意外的话,是为了报当年被牵连的仇怨。”
  “但是,宋文毅回京,却绝不可能是为了接替成敬。”
  看着底下朱仪略显疑惑的眼神,朱祁镇继续道。
  “这件事情,你应该也有所耳闻,成敬是永乐二十二年的进士,因其才学出众,被选为庶吉士,散馆之后,被派到了晋王府成为奉祠。”
  “宣德元年,汉庶人朱高煦起兵谋逆,晋庶人朱济熺密取屯粮二十余万石,欲接应汉庶人,被府中内使告发,先皇平叛之后,朱济熺被废,成敬虽未参与,但也因此受到牵连。”
  “原本,先皇是要判成敬流放充军,但是,成敬以充军之刑会累及子孙,甘愿一死,先皇怜其才能心性,便将其改判腐刑,命其在宫中内书房听用。”
  “后来……后来郕王开府,需要有饱读诗书之人教导,于是,朕和母后商量着,便将成敬派到了郕王府做典簿,侍奉讲读。”
  这桩事情,并不算什么隐秘。
  但是,毕竟涉及到皇家,所以,朱仪之前虽然知道,但是,其中诸多细节,却并不清楚。
  此刻听朱祁镇提起,心中的有些谜团,也渐渐解开,停了片刻,他问道。
  “陛下的意思是,这次成敬出京,是他自己所请?”
  “就是为了报当年之仇?”
  虽然说,成敬在朝中的名声一向不错,但是,朱仪设身处地的想想,换了是自己,要是意气风发的被选为了庶吉士,有着大好的前途,可却莫名其妙,因为和自己丝毫无关的事情,被判了腐刑,终身只能告别仕途,成为一个为士大夫最瞧不起的宦官。
  想必无论是谁,有再宽广的胸襟,也难以对此事释怀吧。
  “大抵便是如此了。”
  朱祁镇点了点头,道。
  “整饬军屯一事,晋王府应该牵涉不浅,但是即便如此,也用不着一个深宫宦官出马,不说金濂,就是杜宁自己,在如今的大势之下,只要肯花心思,也不难解决。”
  “但是,皇帝却派了成敬过去,而且指明让他协助杜宁,除了是想要替成敬报当年的仇怨,只怕没有其他的解释。”
  说这话时,朱祁镇不知想到了什么,口气当中带着一丝讥讽……
  朱仪自然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一点,心中念头一动,他便道。
  “陛下英明!”
  “怪不得外朝如今都在议论,说乾清宫那位昏了头了,臣听说,这个消息一传出来,就有不少科道官员,想要上疏进谏。”
  “可谁想到,那位竟似是早就料到了一般,紧接着就传出了谕旨,说什么科道官员当谨守本分,不得妄议未下廷议之政,更不得擅自过问宫中之事。”
  “如今想来,可不就是预备着这种局面呢……看来,那位对成敬,果真是宠信有加啊!”
  这话听着是感叹。
  但是,其中也同样透着一股阴阳怪气的感觉。
  闻听此言,朱祁镇的眼中掠过一丝幽暗,轻哼一声,道。
  “朕这个弟弟,心计智谋倒是厉害,但是,朕早就说过,圣人,不是那么好当的,所谓日久见人心,日子长了,有些事情,再努力伪装,也难免会让人瞧出破绽。”
  “成敬……哼……”
  看着这位太上皇不屑一顾的样子,朱仪心中叹了口气,但是面上却分毫不露。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