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总而言之,这就是礼法上的一个bug,先贤也没有想到,还有活着的太上皇这种情况。
  可是如果让上皇和皇帝都走正门入长安城,那皇帝心中肯定不高兴。
  如果皇帝不高兴了,自己这些当官的肯定日子不会好过。
  刘秩作为曾经写过《政典》的大儒,当仁不让的要接下这个差事。
  杜佑虽然还只是一个监生,但是他通读古今的典籍,对儒家礼法制度也有很深的研究。
  虽然裴冕的命令是让礼部和国子监一起商议如何操办迎接皇帝和上皇的大典。
  但是刘秩还是先将杜佑喊过来,先定一定国子监的调子。
  杜佑沉吟了一会儿说道:
  “以睿宗和上皇的故事如何?”
  刘秩摇头说道:“睿宗退位后不问国事,国家大典也不参加,无章可循啊。”
  刘秩又补充了一句:“太宗和高祖也是如此的,君卿你也是知道的。”
  杜佑苦着脸说道:“这父未死子继位只有我大唐最多,如今都无章可循,又要遵循哪个朝代呢?”
  这下子刘秩也尴尬了,大唐“父慈子孝”的优良传统,让这些礼官头疼不已。
  睿宗就是上皇的父皇李旦,高祖自然是李世民的父亲李渊了。
  如果上皇和这两位退位皇帝一样的“识趣”还好,如果上皇不识趣,那礼部的日子就难了。
  杜佑憋了半天说道:“以赵武灵王旧事,二圣并列,一起同进明德门正门如何?”
  刘秩苦着脸说道:“哎,可赵武灵王被饿死在沙丘宫,不祥啊。”
  “罢了罢了,还是按照礼部的意思,大家一起商议个结果出来,再上呈皇帝定夺吧。”
  国子监内商议了半天,最后也只是拿出一个“二圣并列”的方案来。
  礼部也实在无奈,只能向正在返回长安途中的皇帝决断。
  好在皇帝并没有让礼部为难,皇帝表示上皇也是大唐的天子,天子回銮太极宫,都从明德门正门进长安城,一起从朱雀桥主桥进太极宫。
  这下子礼部官员松了一口气,皇帝如此明事理,那事情就好办多了。
  与此同时,皇帝也下了批示,赞同御史中丞崔器的建议,命令所有等待问罪的投降伪燕的犯官,身穿褴衣赤足镣铐,站在明德门外迎接皇帝的车架回銮长安。
  等到皇帝回銮长安之后,再根据三法司勘定的罪行,最终论罪。
  对于这个结果,大理寺卿李岘表示了强烈的不满,他上书皇帝:“有罪论罪,死罪当诛,岂有如此折辱犯官者?天下尚有从逆者未平,朝廷此举恐怕河东难平!”
  上奏后,大理寺卿李岘向皇帝上表请辞。
  不过明眼人都看出来,这一次主张严惩叛官的崔器大获全胜。
  在皇帝回銮长安这段时间,王成伟带着新科进士们,在长安城搞起了旧屋重建的工作。
  他先是以新科状元的身份,向不少朝廷大臣筹款,朝廷中大臣听闻他的举动,纷纷慷慨解囊。
  宰相裴冕捐出一千钱,清贫的礼部侍郎颜真卿也拿出自己几幅得意的字稿,让他拿去义卖。
  王成伟和其余进士们干脆搞了一个义卖的活动,长安城中各大商行也纷纷掏钱,最后用募集的资金给长安不少百姓修建了房屋。
  这样的举动算是刷满了长安的声望,而这些新科进士们跟着王成伟组织义卖,修建房屋,处理这些实务的过程中也颇有所得,这么一项小小的事情竟然能遇到这么多的问题,日后要做亲民官又会遇到多少麻烦?
  顾况也总算是明白了,为什么老师李泌要说“做事难,为百姓过做实事更难”这样的话,明明是为了百姓做点好事,也遇到了各种困难,甚至还有闹到了京兆府,最后京兆府的司法参军单涛出面,这才平定了这些骚乱。
  在为百姓做了实事,也带领新科进士们刷了声望之后,王成伟把剩余的善款交给了京兆尹崔光远,闭门温书等待皇帝回銮长安后的殿试。
  十二月初,皇帝的车队终于要抵达长安城,大唐历史也终于也要翻开新的一页了。
  第四百七十五章 十二月,新资料片
  陇右,北庭,庭州城。
  北庭大都护曹令忠是一名忠臣的大唐将领,是一名能征善战的老将军。
  能转正这个北庭大都护,也算是曹令忠一辈子的夙愿,得偿所愿之后他自然欣喜异常。
  可是这位大都护唯独不擅长民政事务,这一次北庭遭灾,他立刻快马加鞭向建宁王汇报了灾情,请求陇右都督府协助赈灾。
  原本曹令忠的想法,是想要请建宁王派下一两位擅长民政的官员,辅佐他做好庭州的救灾工作。
  然后曹令忠就可以耍赖皮让建宁王把这些人留在庭州,毕竟让他打仗还可以,让他发展经济可就不行了。
  庭州原本发展不起来,主要原因是庭州是边州,经常会被回鹘人入侵。
  庭州需要防御回鹘,每年的军备开支就是一笔天文数字,百姓能吃饱饭就不错了。
  可是现在不同了,回鹘恭顺,原本的劣势反而成了优势。
  陇右和回鹘的贸易火热,那些高昌商人带着骆驼和马进入回鹘,都能拉回来大量的金银牲畜回来。
  而庭州明明要比高昌更接近回鹘,曹令忠心里也着急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