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9章 奋勇向前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
  对于大秦这个秋天来说,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最近几年大秦风调雨顺,南北皆都丰产,即便是有些地方有干旱和水涝,但在朝廷大力推广的新式耕种方法支撑下,哪怕是受到一些灾害,大部分受灾的粮田也还是有一石两石的收成。
  这个收成看似减半甚至减产六七成,但相对于八年十年前,也绝对算是丰产年月了。
  何况一旦遇到水涝病虫等灾害,只要当地官吏如实核报受灾农田面积,有御史巡查无误之后,当年免交部分粮税,若是受灾严重,还会开当地官仓进行放粮赈灾。
  朝廷有减税赈灾的法令,民间这几年也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积粮,再加上允许农民种植果木,采摘山货、蓄养鸡鸭甚至农闲时节出门打工,再加上从今年开始全国取消了令人怨声载道的更役制度,平民百姓只要勤劳,除开粮食收获,平日也能挣到一些钱财。
  有了这些额外的收入,平民百姓的生活这几年已经相当稳定,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饥寒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有律法的保障,有朝廷的支持,有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加上朝廷大规模的投资基础建设,大量的资金往民间流淌,使得整个华夏民众都处于一种极度兴奋激越的状态,所有人都在拼命种地、挣钱、打工。想通过自己的勤劳挣一份家业,为妻儿老小一个更加富足美满的生活。
  别人家有的我也要有,别人住大屋我也要住。
  都是乡里乡亲的,过得好自然被人羡慕,过得差自然被人瞧不起。
  没有基础的盲目攀比固然不符合实际,但住大屋乘车马衣食无忧,这就是底层平民的最质朴想法,也是最现实的愿望。
  所以,攀比并非都只有坏处,只有有了这种攀比的心态,才会激励更多的人去努力劳动,凭借自己的双手和劳动创造自己想要的财富。
  坑蒙拐骗打架劫舍在这个时代是行不通的,秦律的严格有口皆碑,即便是左相由李斯换成了陈旭,但对于这些破坏大秦安定团结的恶行惩罚并没有丝毫降低,甚至还更加严格。
  新法家的理念就是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以前犯错还能拿钱抵罪,但在不行,除开军功之外一律不得抵罪,但若是军功不够抵罪的,照样会被严厉惩处。
  而衣锦还乡也是任何时代的一种炫富心态。
  因此出门打工的人也都很努力,干最多的活儿,吃最多的苦,挣最多的钱,等到回家,也才能给在家期盼已久的妻儿老小一个幸福的收获,给乡邻一个羡慕的表情,哪怕是去一趟县城,割回来半斤一斤肉,那也能让全家喜悦,让左邻右舍嫉妒。
  如若哪一天有人衣衫褴褛背着家当出门,锦衣华服骑着高头大马回来,绝对会成为十里八村最羡慕最热门的话题。
  这种炫富,也会激发更多的人去拼搏努力。
  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将自己的理想寄托于这种对于未来幸福的期盼,对于祖辈的告慰,对于眼下生活的热爱。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攀比心态。
  总之,生活在这个勤劳的群体里面,你就不能做最差的那一个,不然就会成为别人的笑话。
  全民奋进,只争朝夕,这是千百年来华夏最好的时代。
  只要努力,必然就能为自己为家人为子孙后代挣一个幸福灿烂的未来。
  因此在这个金灿灿的秋天,整个大秦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到处都是丰收欢畅的景象,收获的秋粮也堆积成山。
  四通八达的道路上,到处都能看到络绎不绝运送粮食的商队,那宽阔的郡县马路,那狭窄的乡村小道,成群结队的马车货车独轮车在道路上行驶,来来往往如同蚂蚁一般将各地郡县的粮仓税仓都填满,将大秦这个深秋渲染的异常繁华和热闹。
  七月底,由十艘大船组成的巡游舰队从东南浩浩荡荡而来,最终抵达琅琊海港。
  如今的琅琊海港与开春又不相同,整齐的海岸已经有十座码头完工,高大巍峨有若矗立的卫士一般令人惊叹。
  在此起彼伏的悠长号角声中,十艘大船降帆靠岸,很快就停靠在十座码头之上,而当一位玄服高冠腰缠玉带身配天子剑神态威严的老者在一群老老少少锦袍华服的公子卿侯簇拥下下船的时候,等待了许久的码头工地瞬间响起山呼海啸的欢呼声。
  十万参与修建琅琊海港的官民,数十万琅琊郡的百姓,甚至还有来自附近郡县的民众,黑压压绵延十余里共同前来参拜大秦帝国的皇帝。
  这一刻,几乎所有人都是虔诚的。
  许多人哽咽甚至跪地哭泣,诚心表达自己的尊重和感激。
  这是前所未有的欢迎场面。
  不光是始皇帝惊讶激动的胡须颤抖,就连陈旭都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随行的公子和卿侯更是一个个手脚发抖。
  这数十万乌央乌央的人若是都是反贼……
  卧槽,简直不能想。
  “陛下小心,切勿太过靠近,还是先让禁军将民众驱散再做安排!”如同一头忠犬一般的蒙毅一把拉住准备前行的始皇帝。
  “蒙卿勿忧,今时不同往日,朕能感受到百姓的欣喜之意,此次巡游,朕当与民同乐也!”
  始皇帝摆手微笑,大步朝一群迎接而来的大秦官员和名士豪绅而去。
  来人当中,为首的正是琅琊海港总工程师胡宽,旁边是海事学院几个主官和琅琊郡守、郡尉、郡丞等人,其中还有一个身穿四品官服的中年官员略有些眼熟,却是数年不见的瀛洲总督萧何。
  关于萧何的才能,陈旭自然非常清楚。
  实际上萧何适合呆在朝堂主持大局,而不是屈居一个小小的荒蛮之地的瀛洲总督,这可是大汉的开国丞相,位列重卿之首,并且被誉为开国第一侯,汉初三杰排名比张良还高,可见能力强大。
  如今萧何已是秦臣,又已经担任瀛洲总督五年时间,听闻对于朝鲜和瀛洲的掌控治理的都不错,如今已经将朝鲜总督驻地修建成为了一座县城,规模达到三千余户,这份功劳已经足够他升职了。
  因此陈旭提前签发命令让其回琅琊亲自向始皇帝述职,准备将其调回咸阳在三省六部的府衙混几年,等到冯去疾挂了之后让其顶替担任大秦右相。
  为大秦续命虽然是当务之急,但要想大秦挺过这一劫之后能够长治久安,陈旭需要做更多长远的规划。
  当初刚穿越过来时候,三妻四妾车马奴仆的理想和规划如今早已实现多年,为大秦续命的计划也进行的还算顺利,各种改革也基本到位,接下来就是准备改朝换代了。
  冯去疾和蒙毅这些重臣是一个德行。
  治国可以,勤恳敬业任劳任怨,对待始皇帝也是忠心耿耿,但唯独脑袋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在这个知识爆炸、文化繁荣、地球文明大融合时代到来之际,古老传统的君臣关系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需要大量更加包容,更加有创新能力,更加有想法,更加能接受新文化理念的官员来执掌大秦中枢,让朝廷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
  萧何虽然没有陈平思想新潮,但却更加稳重,而且对待民生非常宽容,极其适合担任大秦帝国的总理。
  最主要的是萧何和陈平曹参一样,是陈旭一手提拔起来的,将来在执政的方向上,更加能够附和陈旭的理念,而不像冯去疾这种老橛子,你不说他不做,你说了他也不做,非得拿出充足的理由甚至是搬出始皇帝来压他才行,而每天事情那么多,工作那么忙,谁特么有那么多空闲和你摆事实讲道理。
  更何况如果始皇帝真的挂了,换一个人当皇帝,能不能还这样给予他坚强的支持都不一定。
  要知道眼下陈旭的每一项改革每一项计划,始皇帝几乎都是毫无保留的支持,才使得这些年陈旭的各种改革能够顺利推行,也才让大秦有了如此蒸蒸日上的国势。
  一旦皇帝的支持开始减弱,更多的人便会跳出来争权夺利,压不住朝堂之上的群臣,许多改革便会无疾而终。
  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始皇帝多活个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这样他就有充足的时间来布局整个大秦的政治架构和统治全球的计划。
  虽然这个希望很渺茫,但陈旭还是希望老天能够开眼,让秦大大能够撑过这一关。
  陈旭摸了摸一直从未离身的装有五毒舒魂水和注射器的盒子,轻轻叹了一口气大步跟上始皇帝的步伐,在前行的过程,他眼神已经瞥见欢呼的人群之中,有一男一女头戴斗笠身背宝剑的熟悉身影,正在向他挥手致意。
  此去福祸难料,始皇帝生死难卜。
  但已经走到这里,便只能奋勇向前。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