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有人
千算万算, 大家都没算到皇帝会在其中横插一杠子的。朝廷提倡孝道, 这是无庸置疑的, 谢麟既年轻, 且位置不上不下, 没有那么重要, 正是丁忧的大好时光。包括谢丞相, 也是算好了谢麟此时丁忧有利,才会做出这样的安排的。
好在遇到这种事情并不是非答应不可,谢麟放下手上的事情, 上书感谢皇帝的器重,却又拒绝了夺情的要求。送走了来使,谢麟与两个叔叔凑在一起开小会, 谢涛道:“这是好事。”
是的, 皇帝喜欢你,才会让你回去, 否则你爱丁多久丁多久, 等你丁完了, 缺也没了。要不怎么许多人宁愿冒险隐瞒父母的死讯, 就为了不叫人拿下来呢?
谢麟低声道:“我并不想回去。”守孝是守得心不甘情不愿的, 然而在计划好了养望的时候被召回去,他也是不乐意的。
谢涟大大咧咧地道:“正好, 既有圣上的旨意,你又可以奉阿娘回京, 谁也挑不出错儿来。不就守孝三年么?还有我们呢, 我看这里也挺好的,清净。”
谢麟道:“让叔叔们住在这里,我心何忍?”
谢涟摆摆手:“当年你才多大?我们也不忍心,可还是让你孤零零地看坟读书。我们两个人还能就个伴儿呢。”
我不是这个意思!谢麟又不能将计划对他们合盘托出,只得硬着头皮说:“怄了这么久的气,如今心里却空落落的……”
谢涛亦有同感,仍然说:“听话,朝中不能没有人的。”
谢麟有苦说不出,只好低头不语。两个叔叔心下感叹:真是大哥的亲儿子,心地真是好。越发拍胸脯保证,守孝的事他们来做!
谢麟几乎要吐血了,硬撑着没有松口,叔侄散开,谢麟光速地去拜访赵骞——赵骞因谢丞相之托,暂时还没走,就寄居在附近。听谢麟哪些这般一说,赵骞眉头微皱,道:“不意圣上意有这样的举动,学士是很得圣意了。”
谢麟阴沉地道:“不上不下,不老不少,怎么得的圣意?”
“学士问得好,为什么呢?”
“请教先生。”
“若学士真个先不想回去呢,不妨先探问一下,圣上为何要夺情。要对症下药才好。学士也不必担心,恕在下直言,学士是人杰,毕竟年轻,未入政事堂,也未有离不开的事情,还是有转圜的余地的。”
谢麟道:“我明白了。”
赵骞琢磨了一下,道:“若真有不可转圜的理由,学士也要有所准备。”
“好。”
赵骞对自己的前途吃不大准,一朝天子一朝臣,说的又岂是朝廷?一个家庭也是这样的。谢丞相去世前,是很想将他留给谢麟的,然而考虑到祖孙俩的关系并不很好,谢丞相为他写了几封荐书,让他自己选择新的东家。谢丞相将事情做得这么足,赵骞也不好意思拔腿就走,虽知谢麟已有幕僚,却也忍不住多留几日,看看有无转机。
比较起来,谢麟的前程还是很不错的,且做熟不做生,谢家毕竟是熟人。
此时却不是谈话的好时候,若是能解决了眼前的事情,才能显出他的本事来。孟章、江其真他都是知道的,包括石翼近来一打听也都弄明白了,孟章胜在忠实可靠,谋略上稍嫌不足,江其真、石翼聪明,但是赵骞自认有他们不能及的长处——近十几年来,赵骞一直伴在谢丞相左右参赞机务,亦即,他一直接触着朝廷高层次的事务。如此有经验的老手,全天下也寻不出几个来了。
赵骞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不过还是要略抻一抻,等谢麟打探出来了消息,再拿出办法来。也是看一看没有了谢丞相之后,谢麟的本事还有多少,以此也算做个预估。
第二天,谢麟就找到了他:“知道了。”
赵骞问道:“消息可靠么?”皇帝身边的人不少,有些嘴特别严,嘴不严的漏出来的消息又未必可靠。若果能探知圣意,就是一项大本事了。信息的筛选与判断是一门大学问,哪怕谢麟御前熟人多,也不一定能保证消息的正确。
谢麟的消息来源颇为可靠,他与一个人比较熟——太子。
派个心腹去张起那里递个消息,张起当值就在东宫,随口与太子一提。太子便说:“是阿爹体恤他。”
皇帝说:“他伤心得请假就请假,丁的什么忧呢?我知道承重孙,然而他父母之丧他就结庐守孝,现在又要守祖父母的,要人人都像他这样,一个不凑巧,刷刷的十二年就下去了,算少一点,也得十年,人生有几个十年呢?叫他回来吧!”
所以,也不是因为有什么要紧的大事,也不是皇帝想要故意为难人,纯粹是因为皇帝是一个十分人性化的皇帝。
赵骞有片刻的失语,他养的画眉鸟叫了两声才将他叫回神来,踱着步子,赵骞道:“那便是两可之间了。须有人劝。”
谢麟默默看着他,等他的下文。
赵骞很快组织好了语言,很短,很好组织:“叶尚书。”
谢麟眉眼一清:“不错。”
赵骞又说:“圣上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咳咳,您守孝就是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得到的,才要您到这里来守着。如今生出这样的波折来,还请学士拿捏好分寸,若是闹到礼仪之争,叫支持学士的人争赢了,恐怕不大好收场了。”
可不是,本来是慢慢养望的事情,要是闹成了个争礼仪的大辩论,这干系到许多人以后的仕途要怎么走,谁还来关注谢麟呢?须得将皇帝的意思悄无声息的解决了才好。
谢麟道:“要慢慢劝。”
“不错,学士亦可回城一趟,面见圣上陈情。要紧的时候并不要怕暂退一步,退一步,才有蓄力的余地么。一辈子长得很,若只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不等功成便要先累垮了。”
谢麟默默地一揖。
赵骞忙抬住了他的手:“先办正事吧。”
谢麟又见了孟章等人,孟章从长辈关爱之心出发,乐见谢麟走出昔日的阴影,且孙子与已经过世的祖父怄气,不好说也不好听。谢麟肯坚持着守孝,孟章倒觉得是一件好事了。江、石二人从计划出发,也以为守孝、治学皆是养望之道,江先生话多:“哪怕花上二十年来治学,也是值得的!”
石先生则一语中的:“东翁年轻。”
成名须趁早,既然年轻,就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用,不必着急上火。就像有钱人不必因为几文钱屈膝一样。
谢麟当即修书一封,命人送给叶宁,对亲舅舅他也没有说实话,用的是对叔叔们的理由。叶宁虽知道外甥脾性,却将外甥想得很好,叶宁亦有此感——人都死了,还计较什么呢?且近几年谢丞相也是很为谢麟着想的。
————————————————————————————————
叶宁收到外甥的求救信,求见皇帝的时候,正与皇帝第二次派出去召谢麟起复的宫使擦肩而过。
皇帝正与李丞相说话,说的是与胡人交锋的事情,皇帝的意思:“彼不息兵戈,互市绝不能开!”
宦官报称叶宁前来,皇帝笑道:“这该是为了今科取士。”
叶宁明面上的理由正是今年的春闱,将此事奏毕,又说:“翰林院上一科的进士们该授官了,臣想向陛下要一个人。”
皇帝很感兴趣地身体前倾:“谁?!”心里默念着,岑恒岑恒岑恒……快点说岑恒。他也未必就是要岑恒去礼部做什么官,而是他看好岑恒就希望谁都当岑恒是宝,来向他讨一讨,他脸上也有光。
叶宁哪知道他这心意?点的是一个叫尹衡的,以为此人厚重,想要到礼部里来。
皇帝有些扫兴:“这你与吏部通个气吧。”
李丞相猜着了几分皇帝的心思,续道:“翰林院里不止一个尹衡,其余人等如何安置也须有个说法。臣以为,朝廷爱才惜才,才令这些人在翰林院里修习三年,固然希望他们个个都是栋梁,若是造化弄人,也不必强求。陛下已将该做的都做了,就看他们争不争气了,还是照原本的想法,该怎么使就怎么使。”
皇帝严肃地道:“他们若负朕躬,朕必不饶了他们!使,要好好地使!北边有缺就先尽着北边放!去吃吃苦!不经烈火,难验真金!”
李丞相便问:“都放到北面去?”
皇帝犹豫了一下,坚定地道:“这是自然!嗯,岑恒也……放过去吧!”
李丞相轻轻松松将岑恒给扔到了北方,叶宁心下佩服,顺着便说:“难题磨人,也磨练人。想谢麟也是个书生,不也是在北面历练出来的么?”
皇帝道:“他是你外甥,你这个外甥呀,我看他该回来了。老谢难道愿意他就这么荒废了?”
叶宁叹道:“他也是心里苦的。”叶宁本就生得儒雅精致,令人一见便心生好感。见他皱眉,皇帝不由跟着担心了起来问道:“怎么?”
叶宁苦笑道:“他呀,从小没了父母,与祖父母之间便比别人家更不同些。”
皇帝哼道:“当我不知道呢。”
“人多是非就多,也是难免的,能生气,比连理都不想理,还是亲近的。跟谁亲近呢,就会把火撒谁身上。如今呀……”
皇帝道:“心里难过就得了!朕也没有守三孝嘛!心丧,心丧就好。”
这还真是一个比较投机取巧的办法,要是新皇帝三年啥都不干,就天天嚎丧……那皇帝也是不干的!所以就有人发明了“心丧”。
叶宁心说,您总是讲歪理的时候更聪明一些。李丞相道:“陛下一片爱护之意,多少人巴不得夺情,偏偏他还这样。”皇帝道:“就是。”李丞相话锋一转:“不过事情既起开了个头,也不妨就成全了他。都说成名须趁早,可太早了,未免过于锋利,让他静一静,也好。这些新科进士,不是也要在翰林院里沉三年么?陛下爱护他,就也沉一沉他吧。乍逢大变,确需明心见性,日后做事才能不为外物所扰。”
皇帝若有所思,叶宁往李丞相身上瞄了一眼,李丞相眼观鼻、鼻观心,叶宁恍然:我说我怎么好像忘了一件什么事情!阿麟的娘子,好像与李家的关系很不一般!
李丞相确是接到程素素的求援,本想自己讲的,遇到叶宁进来,就顺手推了一把。他主力是培养女婿,然而自家子孙也没闲下来,自己学生也没忘了提拔,拐了一道弯的亲戚,值得帮也帮一下,这才是长盛不衰的秘诀。
皇帝道:“可惜了,召他的人已经派出去了,咱们看他来不来吧。”
叶李二人心道,肯定是不会来的!
果然,谢麟又送来一份字字泣血的陈情表。皇帝是想将谢麟等人留给儿子用的,李丞相所言“日后”正中了他的心意,再看谢麟的文字,便说:“沉一沉,也好。笔来!”
虽有无数书法大家围绕,皇帝的字并不好,但是很贵,如果是表彰的话,就更贵了一点。皇帝运笔如飞,写下了孝义之门四个很贵的字,命中使传给谢麟。
————————————————————————————————
谢麟此时并未闲着,程素素努力游说他:“赵先生毕竟是家中老人,真的不留吗?”
“他也在挑剔我呢。”
“人谁不互相挑剔?我还看阿绍和阿秀刚生下来的时候丑呢,等他们长大了,说定也嫌我麻烦。”
为了不让谢丞相给孩子命名,谢麟注意抢先注册的来着,他早早想好了,要是儿子就取名为绍,女儿就取名为秀,不想儿女双全,就同时用上了。然而十分气闷的是,谢丞相给曾孙取的名字也是一个绍字。憋得谢麟一口老血,吐不出也咽不下,十分内伤。
谢麟知道赵骞确实好用,含糊地道:“那我也得磨磨他呢。”
程素素道:“人是看缘份的,也是看相处的,多点诚恳少点套路嘛。”
“那是道灵的法门。赵也算是看着我长大的,我要是诚恳了,他得当我憋着坏呢!”
程素素喷笑出声:“原来是只坏猫。”
说话间,宫使先至,谢麟等摆了香案,接了皇帝的字纸,谢涛道:“原来陛下是试探之意,亏得你心意坚定。”谢麟心说,别闹了,他这回是真没动这个心思。唉,撒谎多了,说实话都没人信了,套路多了,诚恳起来都叫人怀疑了,自己竟与皇帝是一路人了么?
谢麟很忧郁。
程素素就安排匠人打个合尺寸的架子,将皇帝这字纸给供起来。皇帝的赐字,宫中会先做些糊裱,倒不是一张纸送过来。一面安排一面想,书院的事情,可以开始做了。
不须她提醒,谢麟便着手去做了。宫使传的皇帝的话里,既有叫他“沉下心”的意思,他就真个沉下心来,先在院外建一个小书斋,取名就叫天一阁。地点自然是先前选址选好的地方,方便扩建。
此时正值各地士子入京赶考,以前往相府投帖想见谢麟是极难的,如今他住到了城外,可没有谢丞相在时那些朝廷给配的卫士守门了,各种帖子雪花一样的飘了进来。不少士子还保留着一些旧时风尚——即给学问好、官位高些的前辈投文章,以期得到青眼推荐。
谢麟正是天下读书人面前的一座大山,能得他的赞赏,至少说明文章好。
程素素大乐:“这是逼着你讲学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