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议和与求和
把郝经的拜帖放到桌上,张世杰的目光忍不住落到了桌角那摞大宋日报上。到了临安之后,赵嘉仁与大宋官家的物理距离拉近,身为禁军统领的张世杰终于可以比较同步的拿到《大宋日报》这份政事堂的机关报。
这份大宋政事堂机关报报体例比较接近21世纪的报纸,铅字油墨印刷,两张四页八版。上面都是新闻,社论,还有各种科普性的玩意。郝经前来临安后,大宋日报只是刊登一条非常简单的新闻,可这个消息意味着蒙古对大宋的态度有变化。
在大宋所有官员中,最早见过郝经的就是张世杰。那还是张世杰当蒙古国人的年代,他跟着张柔做亲随。郝经则在张柔家的藏书馆内读书。两人见过,偶尔说了说话,通了个名。也就这么一个交情。后来张世杰犯事,为了保命就跑到南宋来投奔,成为了吕文德的手下。
这位张柔是忽必烈的爱将,虽然自己是名将,最出名的却是他的九儿子张弘范。现在张弘范乃是蒙古元帅,战功赫赫。
老相识前来拜访,张弘范倒是想见一见,至少听听郝经带了什么使命前来。然而他又觉得这么做不合适。御林军统领的职务不算高,但是地位很高。这个职位象征着‘绝对忠诚’,官家的生死就掌握在御林军统领的手中。现在若是被人宣传起御林军统领不是土生土长的大宋人,这就不太合适。
可一想到郝经带来的使命,张世杰就忍不住。于是另一个念头就冒了出来,按照赵嘉仁的观点,不管是大宋或者是蒙古国的北方汉人都是中国人,两个中国人见面应该没问题。带着这种自我欺骗的念头,张世杰就请郝经进来。
“张统领,多年不见,你还是风采依旧啊。”郝经用北方话对张世杰说道。
听着熟悉的乡音,张世杰忍不住苦笑。然而他也只是苦笑着请郝经坐下。郝经上来开门见山的说道:“此次我奉陛下之命,想册封赵嘉仁为宋国皇帝。”
张世杰只觉得心脏扑通扑通的激烈跳动起来。他连忙问道:“然后呢?”
郝经先做大言吓唬一下张世杰,接着他很技巧的不提赵嘉仁的反应,而是换了个方向,“张统领,就你来看,和议对贵我两国有何害处么?”
在抵抗蒙古的时候,张世杰态度意志很坚定。不过正因为他没有在后方,所以对战争的态度和那些一线军人别无二致。点点头,张世杰答道:“当然没坏处。”
听了张世杰支持和平的言语,郝经心里面一阵欢喜。接着他听张世杰继续说道:“若是割地上贡,那就算了。”
这下郝经的心情一落千丈,他恼怒的质问张世杰,“若不称臣、割地、纳贡。我大蒙古怎么能觉得宋国是真心求和?”
张世杰毫不迟疑的反问:“若是不退出我大宋国土,交还掳走的大宋人民与财务,我大宋怎么能觉得蒙古是真心想议和?”
这话并非是张世杰自己的看法,而是在福州关于大宋前途的会议提出的要求。赵嘉仁说的非常清楚,“我们可以讨论什么是国家利益,但是在已经确定的国家利益问题上没什么好讨论的。所有官员都得遵守。谁不认同,谁要自己弄出他自己的说法来,马上就滚蛋!永不录用!”
郝经想玩话术,可他没想到张世杰听了郝经的话之后就确定赵嘉仁的表态与他的要求没有分别。大宋不是不可以与蒙古议和,然而议和必须是基于对等的议和,基于非被侵略状态下的求和。大概能确定赵嘉仁并没有违背制定的规定,张世杰觉得心中的好奇基本被满足,怀疑被开释。
第二天,政事堂机关报大宋日报上就写了一篇关于和蒙古和谈的社论。社论认为和平对大宋不是坏事,但是国家利益不得损害。所以坚决不接受称臣、割地、纳贡的要求。议和可以,但是议和绝不是求和!社论的最后,铿锵有力的提出,‘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我们现在要的就是对蒙古侵略者进行军事反击,先恢复大宋领土!’
看完这个,又见到了郝经,张世杰对现状完全有了认识。即便知道对蒙古反击会很吃力,张世杰并没有觉得六神无主。
赵嘉仁并不是只说说而已。刀剑是和蒙古人最有效的交流手段,虽然是冬天,30个营的宋军依旧从日照与徐州出发,向着山东的兖州、青州以及河南东部的德州府进发。
在正月十五,忽必烈就再次得到宋军肆虐山东的消息。归德府原本就是大宋所有,只是在襄阳之战后被放弃了。宋军在归德府只是围歼了几百人的守城部队,顺道把归德府的蒙古官员和宋奸杀了个干净。与山东的损失相比,归德府的这点损失根本不算什么。
蒙古二十万主力在长江两岸,淮东宋军利用内线优势发动进攻。史天泽原本知道忽必烈的心思,一旦调动长江流域的蒙古军回来,此次的灭宋战役大概就可以收场了。嘴上不说,忽必烈心里面其实一点都不想放弃长江流域。所以他迟迟不肯下令主力返回。
现在的局面已经不容这么犹疑不决,要么下令蒙古主力返回防御宋军,要么下令蒙古主力与赵嘉仁在江南决战。史天泽在这两个选项中左右为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