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节 铜钱滚滚来

  洛阳南市偏西北方处新开一家药店,为神仙丸专门店,店名取为引人遐思的“雄起!”
  它的店面不大,放的药品也不多,当天的开业引发许多人关注,盖因那里的药品货真价实,效果显著,而且还半价销售。
  目前主打三类药品,分别是《神仙丸》药效加强版,一颗五十文!《神仙丸》普通版,一颗十文!狗皮膏药二文一贴!
  这样的价格是经过了充分的市场检验,不怕卖不出去。
  之前冯小宝在外地小县城里由大夫代销《神仙丸》,一颗三十文,卖得很好。
  现在一颗五十文,那是看得起我大帝都的百姓,他们给少了还真的不好意思,有损我大帝都颜面,所以一颗五十文。
  为了多谢大家惠顾,第一天的销售价格减半,但限购十颗,如果给足五十文一颗,也还是限购十颗。
  店面上禁忌写得大大的:壹天药量青年不超过三丸,壮年不超过五丸,年老者不得超过一丸,少年不得服用,若连服七天,则要停止,停药两周。
  所以二十颗药丸能吃上近七天,为了大家的身体健康,请暂时歇息,按要求服用。
  大家来到店面,看到的是画功精湛的广告画,收拾得干净顺眼的环境(由玄清看过的风水)和明眸皓齿的两只萝莉,在那里起劲地向大家推销这样的药品,引发大家的种种不良念头。
  话讲回来,帝都人见多识广,这样的阵仗见识不少,想让他们痛快掏钱,痛宰一顿是不可能的!
  关键是大家口口相传,都知道药效真实,不怕他们骗人,他们才会给钱。
  长长的购买队伍让南市差役出动来维持秩序,自然,来的差役都得到了一盒《神仙丸》普通版(十颗),皆大欢喜。
  小小的店铺里销售热烈,铜钱丁丁当当地掉落钱柜里,很快就积满了一柜!
  然后运出去,交给黄老板的人手接手处理。
  冯小宝的力量有限,过多的铜钱无法保管更难保护,直接送到黄老板的店铺去交由他处理,他有足够的渠道可以处理这些铜钱,冯小宝也不怕黄老板贪了他的钱,黄老板此人还是极有职业道德的。
  当天的生意好得吓人,卖出了近八千颗药丸,早一个月前屯积的药丸,今天是要多少送多少来。
  收入达百贯之多,就连狗皮膏药也给卖掉了五百贴之多。
  大获成功让冯小宝和黄老板笑逐颜开,举杯相贺。
  第二天恢复正常售价,收入也有80贯,第三天有60贯,之后稳定在40-60贯,在此区间内波动,平均有50贯一天的收入。
  凭借着南市强大的辐射力,除了帝都百姓的需要,还有各地客商们的鼎力支持,如给过冯小宝优惠的栗特人奴隶主到此一次进货一万颗!
  据他们说这小小药丸好,易带,好储存,价值大,运到西边的大食国,那里的男人可娶四妻,四张嘴嗷嗷待哺,正用得着。
  足足一万颗,哎油,大爷,小本经营,没准备那么多啊!
  对方的回答粗暴而直接,一颗给你六十文,做不做生意?
  起初冯小宝还想给人家打九折的,哪知人家给他加20%售价,当下冯小宝就跪了!
  冯小宝赶忙赶回城外小庄,督促他的奴隶们给他好好干活,把他们累个半死。
  人家给他加多20%的售价,而他给手下加了10%的奖金,再就是栗特人奴隶主以优惠价格卖多四对奴隶给他,同时冯小宝增加了两名护院。
  除了栗特人,各地商人也不时到冯小宝的小店进货,他们可不会拿七天的药量,而是拿上七十天甚至七百天的药量。
  所以“神仙丸专门店”的收入靠着每个月的批发生意,收入丰厚,预计年收入达二万贯,减去各种支出,一年纯利上万贯不在话下。
  按照双方利润分配是黄八冯二的约定,冯小宝可得二千贯。
  二千贯多不多呢?
  来,我们见识一下唐朝官员的薪酬,如居长安大不易的白居易白乐天,为校书郎(科级干部),俸钱万六千,相当于16贯(1贯是1000钱),一年就有192贯;升官当了左拾遗,岁愧俸钱三十万,即300贯;当他官居二品时月俸百千(100贯),一年就有1200贯。
  冯小宝现在的收入比二品官还要多了,当然,人家二品官搞搞灰色行当的收入,肯定多过他,但得冒风险,哪象冯小宝睡觉睡得开开心心。
  终于,温饱不成问题,而且收入稳定。
  帝都的消费能力空前强大,冯小宝一个小小药店就纯利上万贯,更不论那些商业巨头,拿与冯小宝做了大买卖的栗特人奴隶主来说,堪称是资财巨万,日进斗金,冯小宝在他们面前不过是小CASE。
  半年后,“雄起”药店的生意更加兴旺,实现销量翻倍,利润倍半!
  他这个奴隶主足足拥有了三十个奴隶和十个护院,带出去是人强马又壮。
  做到这一切是因为感觉到羽翼丰满的冯小宝正式推出了《六味地黄丸》!
  药方选自宋代太医钱乙所著《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地黄丸”方,该方删减医圣张仲景著《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药方当中的附子与桂枝,为:熟地黄八钱,山萸肉、干山药各四钱,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去皮)各三钱。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空心温水化下。
  其功效为适用于肾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消渴、遗精等症,能调养身体,治病强身。
  这下可好,《神仙丸》有损身体,而《六味地黄丸》却是补回亏损。
  玄清道长听闻他两种药丸的介绍后,半晌道:“究竟是矛利害,还是盾利害,互相矛盾啊!”
  冯小宝则高明地回答道:“一阴一阳,一黑一白,是为八卦!”
  究竟是哪个厉害就不说了,只知道黄老板在旁边笑得见牙不见嘴地道:“雄起!雄起!”
  冯小宝记得《六味地黄丸》的药方,是因为他在另一位面有过目不忘的能力,记得药方,且该药方很简单,到达唐朝后他也有点药理知识,将药方写出来,进行试炼,做小白鼠的自然是他的那些奴隶们。
  《六味地黄丸》前身是《肾气丸》药方,《六味地黄丸》功效能“滋阴补肾”,而加了附子与桂枝的《肾气丸》功效是补肾助阳,如此《六味地黄丸》的问世,填补了中医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受到了广泛的尊崇,随着牌子打响,很快行销全国各地。
  过多数月,《六味地黄丸》在皇宫出现,
  他的店面虽小,每日顾客络绎不绝,批发量很大,靠的是批发发财。
  与《神仙丸》相比,国内批发《六味地黄丸》多,而《神仙丸》则往销往国外的多,尤其是栗特人,更是上万的药丸进货,据他们说卖到国外,在大食国里竟然占领了市场,那里的人每回办事前都嚼上数粒的《神仙丸》来助兴。
  自然,铜钱滚滚来。
  有了钱的冯小宝是喝水不忘挖井人,他绝不吝啬,首先,他参与出资将玄清的“老君观”给修葺一新。
  此事是他提议的,真正出资的大头是黄老板这位真正大富翁,同时资助的还有修善坊的各位街坊,依贫富量力出资,有钱的给多一点,没钱的去义务帮工。
  再有李淳风的同僚,但出资的少,不是他们给不起,而是他们得知消息太迟。
  作为李淳风弟子的玄清,其实真要去修葺“老君观”,他只要去豪门大族里转上一圈,包保修二间“老君观”的钱都拿得到。
  但他从没有打过这种主意,因为会产生很大的因果!
  人家给你重大赞助,将来有求于你,求你推算命运,甚至求你逆天改命,你就推托不得,要知道,你是真的有法力的,只是动用这种法力,搞不好天谴落你身。
  别人想给玄清钱,是要求着给,他爱要不要的,如精明的黄老板知道玄清的为人,不会开口说我来帮你修观吧,提都不会提。
  所以他很给冯小宝面子,真的很给面子。
  当冯小宝说感谢玄清两师徒,欲表心意,唯有修观时,他点头同意了。
  别人说想帮他修观?他甩头就走,他可不想欠人因果。
  而同意冯小宝,是因为他们之间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因果,多一桩少一桩无所谓啦。
  墙壁重新粉过、地面重新铺过、神像重新油过、屋顶换过新瓦,修葺一新的老君观再启新篇章。
  ……
  咚咚锵,咚咚锵……因装修而闭让一个月,重开山门的老君观客似云来,盛况更胜之前。
  这次开山门不仅仅是简单的烧香,而是有极为新奇少见的
  因为老君观除掉旧有的三清主殿和灵官、财神副殿之外,在入门的影壁上多了一位少年英武的神灵----李哪吒!
  哪吒在道教的头衔为中坛元帅、通天太师、威灵显赫大将军、三坛海会大神等,俗称太子爷,三太子,对于其角色的记载源于元代《三教搜神大全》,真正成名于后世家喻户晓的《封神演义》和《西游记》(明代),哪吒来源于印度与佛教,也可能是古波斯。
  这位神灵的出现在《老君观》,来源于冯小宝,盖章确定的是玄清,冯小宝说有这么一位神灵啊,将《封神演义》的大略说了一遍(他记不全,写不出),听得玄清为之神往!
  因此……李哪吒形象就上到了老君观入门的影壁上,成为新的护法神,旁边有他的生平介绍,这也是李哪吒最详尽的介绍。
  哪吒是殷商末年陈塘关总兵李靖的第三个儿子,为灵珠子投胎转世……
  冯小宝的真心话是他弄出了李哪吒的形象来,是他想跳《电音三太子》!
  电音三太子来自台湾,顾名思义就是用电子音乐加上几位(通常3位)三太子的大神像在庙会时去跳舞,起初被老一辈的信众骂说不伦不类,但因为其形式活泼,充满动感,因此大受欢迎,能够大量增加信众。
  一定程度上,冯小宝是电音三太子的拥趸,很喜欢这个节目,甚至自己也会跳上几圈。
  他到达唐朝后念念不忘,有机会,就把电音三太子搬到了今天老君观的开观仪式上。
  没有电音,那就人手吹奏弹响,锣鼓喧天中取名为“霹雳三太子!”
  三太子人偶外形是俊秀飘逸,鲜艳的颜色,这是冯小宝花了大价钱做的,加上选用了动感十足的音乐去吹奏,最后是新奇的舞步,左右腾挪,成功地将原本严肃的宗教仪式转化为活泼的流行文化,人人喜欢,个个爱看!
  玄清看着冯小宝领头,踊跃跳舞,大家看得目不转睛,纷纷拍手叫好,有种异常奇妙的感觉。
  一个神灵,在他的引领下诞生了。
  无论如何,李哪吒是从他这里走出来的,这里是李哪吒信仰的祖庙!
  他曾与冯小宝探讨过这么做好不好,毕竟突如其来一位神灵,是野神乎?
  冯小宝说不用担心,看过他跳过《三太子》舞蹈的,如果还反对他,那他真的服了!
  他跳的《三太子》真心话的不错,动感十足,为道教的老瓶装新酒,除了好看,还有互动,能够吸引到许多年轻人,玄清注意到许多年轻人都在注意这个舞蹈,甚至有的人开始跟着学跳!
  三太子一出,不同泛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