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二零 田产
(第二章送到,八千字更新)
镇远府大城外面,昔日的荒凉早就已经不见,十余万迁移至此地的百姓把附近变成了处处良田,一眼看去,沃野万里,膏腴丰肥。.
本来聚聚成一团的十余万百姓早就已经被总办衙门分成了一个个的村落,迁居到各处。东北肥沃的土地有的是,而喜申卫周边更是一片没怎么开垦过的肥田沃土,都是无主之地,随意连子宁分配,所以总办衙门出手也是格外的阔绰。按照魏晋古制,每个男性壮丁发给田地七十亩,每个健壮妇女发给田地五十亩,家中有耕牛的人家,每头耕牛另行发给田地五十亩。
三五百户一个村落,按照他们被划分的区域所在,将他们迁移到那里,就形成了三五里一个村落的格局。
春耕工作已经结束了有一段日子了,发放的玉米种子都已经播了下去,现在已经是长出来不到一尺长的葱绿色玉米苗,风一吹过,郁郁葱葱一片,煞是喜人。
农民们总是保守的,这也可以理解,事关一家老少的吃饭问题,自然要慎重一些才是。他们本能的对玉米这种从未见过的农作物抱有一丝怀疑,但是在官府的强力压制下,不得不种植,不过官府做出的如果收成不好便发放粮食的承诺,还是让他们心中略感安慰。
不过现在许多人都已经放下了心,这些叫做玉米的新玩意儿长势这么喜人,怎么看怎么也是一副好庄稼的光景,说不定真像是那些大人所说,一亩地能打个五六石!
老天爷爷。五六石?咱们听都没听过,做梦的时候倒是梦见过。也别五六石,能有个三石的产量咱么就去将军府给武毅伯爷磕头去。
一阵暖风袭来,绿苗如波浪一般起伏,不远处的村落中传来一阵鸡鸣鸭叫,其间还夹杂着孩童的嬉笑,大人的笑骂,一栋栋简陋却是厚实的土坯房子矗立着,能看到农人在地里弯腰耕作的勤劳身影。
一片富足安乐,谁也想不到,去年这个时候。女真大军正在这里纵横驰骋。几个月之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凉疮痍。
连子宁在城外的庄园有足足有二万顷,也就是二百万亩地,是一个极大的田庄,方圆数十里。
和关内不同。他在这里的土地多是水田,松huā江支流非常的密集,在喜申卫附近尤其如此,整个喜申卫附近,水流纵横,到处都是河流小溪。更别说,还有大片的湖泊沼泽了。
所以关外水田不少,东北产的大米一直是在国朝享有盛名的,由此也可见一斑。
而连子宁的土地。自然是占据了最好,最肥沃的一片。
他从来就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多么清廉高尚的人,能够在不损害别人利益的情况下为自己谋取私利的事情,他是绝对会做的。喜申卫周围这些本就是无主荒地,谁占不是占?能分给那些平民,我为何就不能占一些?
当然。这事儿他自己是不用动手的,连子宁露出一点儿意思之后,总办衙门的人心领神会,把附近最肥沃膏腴,水网纵横的一大片水浇地划在了武毅伯爷的名下。同时还选出一些精于耕作的老手当佃户,在这附近,分布着二十六个村落,一共一万多户人家,全都是连子宁的佃户。
二百万亩,说起来很多,其实也不尽然,对于一般百姓来说,自然是想象不到的天文数字,但是对于豪门大户来说,也只是一个数字而已。
蜀王府一脉镇守成都百余年,有田地十余万顷,其田产庄园遍布湖广、四川、云南、贵州等布政使司。万历年间福王就藩洛阳,万历皇帝和郑贵妃疼极了这个大胖儿子,一张嘴就要封洛阳附近三万顷良田给他,后来到了地头儿才发现,洛阳附近的良田已经被当地的权贵豪绅们给瓜分的差不多了,当地官员东凑西凑也才凑出来一万顷,没奈何,福王便亲自动手,硬是从归德府等地硬抢了两万顷土地来。
北地和南方不同,北地基本上是一季麦子,然后种一些其它的农作物,而南方现在是一季麦子一季稻子,或是两季稻,有的地方,比如岭南地区这些格外温暖的地方,还种植着三季稻,这样一来,收成就比北方高的多。
打的粮食多了,自然就富裕的多了。
南北自然环境不同,水利、肥料、地力等诸多方面造成了收成的多有不均。
西北一亩地收半石粮,甚至更少,有的惨淡的时候,打出来的粮食不如播下去的种子多。北方从陕西往东这一片,大部分亩产是一石一石半,江南两湖产米的地方就是一亩最高六七石,差距太大了。
当初,连子宁在山东的五十万亩地,收五成的租子,一亩地能交上来七斗半的脱了壳的麦粒,已经算得上是肥田。
整个北方河流都不多,所以水田弥足珍贵,水,是一切的源泉,有了水就可以种值水稻,可以养鱼,(书书屋)然后挖塘泥为肥料,在没有农业工业的时代,大量的河流就是财富,在〖中〗国,起初是黄河流域,接下来是长江流域成为财富和文明的中心,有明一代,进士最多的是江南,财富最多的最富裕的地区,亦是江南。
但是东北不同,这里水脉纵横,水资源非常丰富,并不缺乏水田。再加上玉米本身就是高产量的作物——后世一般能到两千斤左右,就算是在在工业肥料还没有普及的建国初期,都能到达一千五百斤,如果再加上东北的肥沃加成的话,还会更高。
一千五百斤,大明一石是一百九十斤,那就是将近八石的产量。不过这个数字有些骇人,连子宁只说在五石左右。
“琥珀,看看咱家的地,收成都不坏。”
连子宁侧了侧身。向一边马车里面的琥珀说道。
五月份儿,尽管是凉爽的关外。天气也已经炎热,连子宁穿了一件儿单薄的青色绸缎做的劲装,利索的很。二百多万亩地,周围百里,只在外围溜达了溜达,走走看了看,还骑着马,也是热得他满头大汗。
琥珀和野奈都坐在车里,野奈本来也要骑马的,被连子宁撵了进去。说是女孩子家家。要有些娴静的样子。尽管如此,她还是很活泼,马车的帘子掀开了,琥珀和野奈都往外探头看,一边看还一边指指点点的说。
自从随连子宁来次之后。她们就很少能出城,尤其是琥珀,更是呆在将军府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回出来走走看看,看看着蓝天碧野,看看自家地里的收成,一股满足感油然而生,就已经是开心的很了。
大军都在外征战,该安排的事情也都安排下去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看那边战局如何了。如果可木山地面底定,一切顺利,那么接下来的路就好走许多,如果达成僵持之势,那么一切休提,还得重新谋划。
这样一来。连子宁发现自己竟然很罕见的闲了下来,左右窝在府中也是无聊,便干脆带着琥珀和野奈出城转转,又叫上了石大柱等一干亲卫,还有洪朝刈这个总办,再加上王大春和冈萨雷斯、奇薇等人,就当是老伙计们出来散心了。
众人都懒懒的骑在马上,四处瞧着,数十亲卫在外围松松的护卫着,一派放松。
本就是出外踏青的,也不必弄得那么紧张。
帮着连子宁打理田庄的名叫戴贤,六十来岁了,很是老成可靠。他家几代都是戴府的家生子,后来戴章浦入京为官,把他也带了来,戴府在京城外面也有不少的庄园田产,一直都是他在打理,干这一行四十多年了,经验很是老到。后来连子宁大婚,他们一家作为陪嫁都一起过来,连子宁回关外的时候,清岚特意遣他一起过来。
管庄田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其中门道也是极多,和佃户的相处,按时征收租子,过年过节的时候给佃户发放写东西收拢人心,甚至若是田庄的规模大一些了,还要操心引水灌溉,耕牛农具等等事情,其中琐碎之处,不次于管理一城。
常在后世的电视剧中看到佃户被地主逼得家破人亡的场景,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地主都能干的过佃户的。主家被佃户蒙骗甚而有的刁悍的佃户抗租不交的事儿并不罕见,单单是如何按时把租子收齐收好,就是门儿大学问。
管庄要得人,一样米养百样人,不是所有人都踏实肯干,也颇有耍奸躲滑心情不良的庄客。不要以为小民百姓就好欺负,算算自己一家够吃了,接下来就是任事不理的也大有人在,田主和庄客是对半分成,收的少了,狠心的田主就逼迫庄客,哪怕饿死佃户也再所不惜。有的则是佃户欺负老实的田主,少缴瞒收,故意耍赖,这种事也不是没有。
所以,管庄的人是否得力,也就是一年收成的关键所在了。
种地能不能赚钱?
当然能,要不然那些豪门大族拼命的兼并占有土地做什么?别扯什么国人最看重土地之类的瞎话,若是不赚钱,一个劲儿的白瞎银子,再怎么强大的传统都会消亡。
其实这个年代,除了远洋贸易,最赚钱的就是种地了。
很多豪门大族,家中都是几千上万顷的地。
收成有多少呢?这个说不准,碰上灾年,甚至是入不敷出,白白的往里面搭上了牲口耕牛的钱。但是若是大好的年景,一收就是几十万上百万石的租子,这些粮食可都是白huāhuā的银子!
正因为有了这丰厚利润的刺激,所以那些有权势的人家才拼命兼并,积攒雄厚的资金,然后开钱庄,当铺,丝厂,大车店等等,多方取利,但就其根本来说,还得落在耕地上。
戴贤骑着一匹大青驴,穿着一身地靛青色的长衫,带着**统一帽,虽说年岁不小了,但却是很精神,在他身后,十余个田庄管事跟着。
见连子宁伸手抹汗,便笑道:“姑爷,可是累坏了吧?”
按理说入了连府应该叫老爷才是,但是随着清岚过来的这些下人有的喊老爷,有的喊姑爷,连子宁也并不在意,反倒是觉得很有些亲近。
这会儿春耕完了,庄稼长势正好,他们也不太忙,连子宁出来的时间正好。
“不累不累。”连子宁呵呵一笑,问道:“你老这么大岁数儿了还忙活,才是真累。”
戴贤赶紧道:“姑爷您这么说可是让小的承受不起,给您忙活,有什么累的?便是累些,看看这些田地,想想那满囤儿的粮食,咱心里也是高兴。”
他压低了声音道:“别人不相信,咱可是亲眼去山东见过的,照小的看啊,以咱们这些地这般肥沃,别说是一亩地五六石,就算是七八石,也不是不成。”
他是去过山东的,自然知道在山东种植玉米取得了多大的丰收,山东地面不算肥,犹自一亩地产量都在五石以上,连子宁那五十万亩,光是租子就收了一百多万石,别说这儿了。
连子宁自然是知道的,他笑道:“戴老,我有个问题要请教。”
“哎哟,您这么叫可是折煞我了。您叫我老戴就行,有什么问题您尽管问。”戴贤赶紧摆手道。
“那成,就叫老戴吧!老戴,我问你,咱们这些地,就算是亩产五石,到时候我收两石的租子,这不算多吧?收了这些粮食之后,却是如何变卖,通过什么渠道,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变成现银?”连子宁问道。
对这些事儿,他确实是不怎么清楚,去年收的那些租子一粒都没卖,全都拉到这边当粮种分发下去了。
前世时候见到的粮贱伤农的事情实在是太多,现在眼看着要有大量的粮食打下来,心里总是觉得有些没底儿,生怕无法变成现钱。
而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现在又缺钱hu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