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帝国国会

  以新货币发行作为标志,帝国于维新二年启动的币制改革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财政部在经历了财政清理、盐政改良、贷款大辩论等一系列大事之后,终于获得了想要的结果,上下都松了一口气。
  载泽本人更是喜不自胜,新货币公开发行且开展兑换后,一连几天,他都在帝国银行各处营业网点巡视,看着秩序井然的兑换队伍,听着兑换者换到新货币后的高兴劲,载泽自己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这可比廉价的马屁声值钱多了。
  虽然有人因载泽的身份权位而劝他说革命党猖獗,眼下最好不要抛头露面,但他哪里按耐得住那种喜悦,只加派了警卫人手了事。在这件事上,他深以皇帝的话为然——做官,有作为才有地位,有政绩才有口碑。
  在安全防护上同样紧张的还包括帝国内政部的大小官员,随着十月初一资政院开会日期的日益临近,各地议员纷纷抵京,加强对他们的安全防范工作成了当务之急。而防范的重点除了议员们下榻的旅店、宾馆外,重中之重就是京师铁路站。
  因为当时除新疆、甘肃、山西、陕西等西部内陆省份由陆路进京外。其他几乎所有省份地议员都通过铁路而来。例如,南方的四川、云南、贵州、两广多半是到了湖北沿芦汉线北上;东三省的议员沿京奉铁路南下;由于津浦铁路还没有完全竣工,除山东省的议员可以直接坐火车抵达天津外,其余江浙、福建、安徽、江西的议员一般都坐海船到天津下港,然后再从天津坐火车到京师。屈指算下来,天下差不多有1个省的代表要抵达车站。这安防任务重如泰山可见一斑,
  至于路途最为遥远地西藏,也有变通办法,在决定人选时朝廷已做了筹划,决定由在京的西藏喇嘛作为西藏议员代表,否则以西藏这个路程,一年两次会议大部分时间都得在路上耗光。
  虽然京畿附近的革命党经过前后数次打击已近乎销声匿迹,但善、赵秉钧唯恐野火烧不尽。不但将内政部掌握的全部警力释放了出来,而且还奏明了皇帝,特旨命禁卫军协同治安防范。京师火车站外哨兵是里三层外三层,有人开玩笑说连个麻雀要混进来都很困难。
  此次坐火车进京对各地的议员也是一种思想解放和文明洗礼的过程。各省议员,尤其是偏远省区的议员原本对铁路修建还有种种疑虑,但一旦亲身体会、亲眼目睹,这种思想转变比谁都快,而尤以陕西省最为显著。
  陕西紧挨着山西,自古号称关陇平原,与北京的直线距离并不远。甚至官道里程还近于湖北、湖南,但因为芦汉铁路地修筑完成,从湖北坐火车抵达京师只消2一夜,而从陕西到京师却要提前12出发。这中间差距可见一般。
  陕西议员代表团听说此种消息后,第二天就聚在一起开会,要求尽快兴建陕西至京师的天路。否则“陕西之落后与日俱增,将来不复有一席之地也。”而四川、两广议员在目睹铁路之便捷后,也进一步坚定了尽快完成粤汉、川汉铁路勘探、修筑的决心。
  就连向以民风保守、闭塞而著称的蒙古议员,此番对交通一事也深有触动。蒙古自古以骑兵而著称,库伦到京师一千两百余里,骑兵即便在天气好时也大约需要半个月的形成,但如果换成铁路,最多两昼夜就可抵达。而且无鞍马劳顿之苦,无风霜雨雪之阻。按照计划,京张铁路修筑完成后将进行张绥、张库铁路的修筑,此时詹天佑正率领手下进行地质勘探。听到这样的消息。全部出身王公家族的蒙古议员喜不自胜,来京后表示将尽力配合、尽快完成修筑。
  除了各省代表团陆续抵达的热闹外,京师各省会馆的热闹程度也毫不逊色。国人多地是乡土情结,除直隶外,几乎各省在京师都设有会馆,专门用于接待同乡官员,联络彼此感情,互通京官、外官声气。以往最热闹的时候是接待各省赴京赶考的举子,科举停办后这种热闹场面便移植到了议员代表团身上。每个省的议员只要一抵达,
  贯的官员早就准备好了下榻处,然后就是接风宴。
  当然,除却联络感情外,对家乡议员招待的隐然还有其他方面工作地用意——即希望这些同乡在议院开会时对朝廷的抨击不要太过激进,希望他们能够体会朝廷的难处。特别是财政、工商、教育、职官等几个与地方打交道较多的衙门,更唯恐议员们发牢骚。
  各种消息通过秘密渠道传到林广宇耳朵后,皇帝只是一笑:“同乡聚会,相互宴请,本来是人之常情,不宜太过紧张。更何况议院新办、国会初开,上上下下对中间规矩还不甚了解,彼此多打听消息,多掌握情况对宪政实属有益无害,要相信议员们的能力与识见。”
  资政院的议员一共由200组成,在起初慈禧下令的诏书中,为保证持赞同朝廷态度的议员能获得多数地位,在章程中明确规定资政院议员钦定和民选各占其中一半,但由于正、副议长也由钦定,实际上钦定派拥有了潜在地左右多数力量。好在各地士绅只以召开国会为目标,对钦定人数过多也无意见。
  但林广宇的思路远远与慈禧不同,亲政后颁布的《预备立宪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增加民选议员的名额,在维新元年各省议局会议召开后,以上谕地形式对名额分配进行了调整。原本钦定议员中宗室王公世爵有14人,外藩王公世爵有14人,满汉+.部衙门官有32人,硕学通儒有10人,多::)纳税议员有
  —
  林广宇对此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首先,是以设立弼德院为名,将宗室王公世爵、外藩王公世爵、满汉世爵、宗室觉罗的名额砍掉了一半,另外一半转移到弼德院;其次,硕学通儒的名额从10人人,资政院、弼德院各占一半;再次,多额纳税议员除保留2用于京畿大族外,其余全部分解至各省选举;最后,皇帝以军人和官员不能当选议员为由,砍掉了所有衙门官的名额,全部分解至各省民选。
  最后一番折腾下来,200资政院议员名单中民选议员为165,钦定议员为35人,只占了六分之一强,民选议员占了绝对多数,还另外下诏,谓资政院首次开会其正副议长由皇帝提名后交该院选举,得票超过半数方可当选,今后资政院正副议长将由议员们自由推选,皇帝不做人选推荐,以显示最大限度的开诚布公与尊重民意。
  表面上看,林广宇这番调整是朝廷放弃了原本可以掌握的多数局面,但对民心舆论而言,皇帝的举动恰好却显示了朝廷的诚意十足与用心良苦,昭示着“万机决于众议、庶政公诸舆论”决不是一句空话,其相应效果和对朝廷大计的拥戴反而超过赤裸裸的钦定半数局面。
  弼德院因为标榜挑选“海内最富声名”的元老入选,钦定的比例比资政院略高一些,但也较慈禧时候进行了大改良。
  弼德院议员名额同样是200,但因为任期6,3年更替其中一半的选举机制,首届弼德院召开之时只决定了100名额。这一百个名额中,钦定议员为35人,占了三分之一强,其余依旧由地方民.弼德院与资政院多少还有一些区别,首届弼德院的正副议长由皇帝指定,今后由皇帝推荐人选交全院选举决定。而且,弼德院作为国会上院,其召开日期也要晚于资政院三天。
  首届弼德院的议长林广宇任命道光皇帝长支、贝勒伦担任,伦在宗室王公中属开明一派,为人温文尔雅,多年来一直远离权力漩涡,原本就任资政院总裁,因为资政院要体现民选特色,所以调任弼德院议长。
  副议长林广宇挑选了康有为担任,虽然维新以来林广宇本人对康有为采用了敬而远之的态度,但康有为作为宪政旗手的地位依旧没有太大变化,他本人对自己的地位也没有过多抱怨和计较,而是投入了对各国宪政制度的研究,担任副议长也是名副其实。
  十月初一,海内瞩目的帝国第一届国会与当日上午九时在帝国国会大厦隆重召开……第三次机遇 第三卷 第五十三章 帝国国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