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0章 鸿沟难走

  袁紫烟接过去,感觉很沉,打开一看,里面是百两黄金,忍不住笑了起来,眼睛里的光比黄金都要亮。从没见过这么多钱,怀里的几两黄金,还经常拿出来轻轻擦拭,使的劲大了还怕擦去一层呢!
  “谢过大人!”袁紫烟道了声谢,转头端着黄金步伐轻快地走了,一扫昨晚的郁闷。
  “哪家的女子?”皇甫议不禁问道。
  “袁天纲!”
  “我记得此人,精通相术,性格孤傲,还曾做过县令,先皇有意让他入朝做官,后被人拦下。”皇甫议道。
  “老哥,来而不往非礼也,我别无长物,就把这柄佩剑回赠给尚书大人吧!”王连解下腰间的佩剑。
  “也好,我们需要尚书大人的鼎力支持。”皇甫议没有推辞,收下了短剑,他当然清楚,这柄剑价值不菲,看起来像是有些年头的古物。
  皇甫议说到底也是杨素手下的官员,不能小瞧二人私下里的关系,凡事做周全了,也省得留下后患。
  王连要去实地考察,皇甫议本该也跟着,但他显然不想这么劳累,言辞闪烁。王连也不想他一同去,便拜托他先给沿途各地下文,开始着手征募民工,一期目标二十万人。
  皇甫议满口答应,待王连出门,跟领队的将军交代几句后,忙不迭地赶往杨素那边。
  这名将军年纪不大,二十出头的样子,名叫皇甫定,人长得很威风,手握一杆长枪,正是皇甫议的侄儿。
  皇甫议这么安排,自有他的用意,一则让自家人立功,再则也有监视王连的意图。
  “皇甫将军,给我预备一匹快马,外加一柄短剑,半个时辰后,我们就出发。”王连道。
  “谨遵大人安排。”皇甫定抱拳道。
  回到府宅,王连来到袁紫烟的屋内,不禁哑然失笑,袁紫烟小嘴微微张着,正认真擦拭那些黄金,这一出,倒是很像当初的南宫灵儿。
  “紫烟,过会儿我就走了,记住,少出门,有事儿安排仆人去做。”王连道。
  “公子定要保重。”袁紫烟露出不舍的神情。
  “另外,如果有人再来送礼,就说我不在,千万不要收,有事让他去找皇甫大人。”王连又说。
  “嗯,紫烟记住了。”
  王连离开闺房,又在院子里小坐了片刻,这才走出门,皇甫定已经找来一匹听话的黄骠马,还有一柄带鞘的短剑。
  王连表示很满意,夸赞皇甫定办事能力强,接着翻身上马,带着大部队,离开了洛阳城。
  大隋时期,天下虽然一统,但出行也要注意安全,依然还有一些抵抗势力正在蠢蠢欲动,试图颠覆王朝。
  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路,王连选择骑马,也是为了方便查看沟渠的情况,隋唐大运河说起来,也是在原有运河基础上进行深挖疏浚,其伟大之处,就是将其整合成一条,让南北一线水上通航化为了现实。
  王连首先勘察了洛阳到黄河这一段,这里也要修建一条距离不长的运河,目的要让运粮船能够直抵东都,储存在含嘉城的粮仓里。
  当然是要从即将建设的东都城为起始,宇文恺的立体设计图上标注得很清楚,洛水从城内穿行而过,新运河就要让洛水改道,直接流入黄河。
  以洛水目前的宽度和流量,不足以支持行船,修建蓄水堤坝必不可少,而且,没有现成的沟渠可以利用,恰恰是工程量比较大的部分。
  中途露宿一晚,第二天中午,队伍才抵达黄河岸边,这段时间内,王连很仔细地查看了地理情况,并且记录下来,这条短途运河尽量挑选低洼地带开凿,节省工作量和工期长度。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运河都是跟天然河流联结使用的,因此,黄河这一段根本不用考虑,王连带兵顺着河堤而下,一直到了板城才停下。
  当地县令听到监御使大人来到,连忙带领手下官员跑出来,将队伍迎进城内。
  县令干脆将自己的府宅倒出来,让王连住进去歇息,唯恐招待不周,而王连对这样的小官却没多大兴趣,表现很和气,不让他惊扰百姓,队伍只是住一晚就走。
  板城有一个黄河渡口,称之为板渚,王连记得这个渡口就是通济渠的起始点,黄河之水从这里沿着通济渠一路流向东南,最终汇入淮河。
  好好休息一晚,第二天上午,王连等人来到板渚渡口,果然看见一条长满荒草的沟渠,朝着东南方向延伸过去。
  这条沟渠叫做鸿沟,跟汉语词汇中的鸿沟无关,只是很早之前的一条运河工程。
  公元前361年,战国时期的魏惠王为战争需要,受吴王夫差开凿邗沟工程启发,开凿了鸿沟,汇集附近的多条河流水道,将黄河和淮河连接起来。
  鸿沟的位置非常重要,水陆运输很方便,曾是兵家必争之地,只是到了汉朝,因为黄河从黎阳改道,冲刷很多黄土高原的泥沙过来,淤塞了鸿沟,最终被放弃。
  即将开凿的通济渠,也要面对泥沙淤塞的问题,却不在王连考虑的范围之内,后世自然有人会对此进行长期不懈地疏浚。
  “大人,还有继续南下吗?”皇甫定问道。
  “当然,咱们就沿着这条鸿沟走,实地看一下淤塞状况,大家多辛苦点,百姓开凿的时候,也省去些劳苦。”王连道。
  “好!”皇甫定有些不情愿,在这种地方,即便是骑马也非常不便,对马蹄的伤害也很大。
  王连才不管这些,必须看清楚情况,通济渠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也创造了一系列大型城市的诞生,必须要尽量修好。
  队伍沿着鸿沟一路向下,推进的速度并不快,每到一处有河流穿行的地带,王连总是会停下来,测量水流的速度,以便于计算流量。
  隋炀帝要乘舟南下,王连看过史料记载,那是大型龙舟,因此,通济渠不但要宽阔,河水也必须很深,要是让龙舟搁浅了,他只能选择立刻跑路。
  风餐露宿过了十几天,人马都非常疲惫,王连这才带人走完了鸿沟,来到淮河岸边的盱眙县,隶属于江都郡。
  县令将队伍迎进城内,好酒好菜招待,王连表示,会在此地休息三日,并且让他准备船只,通过淮河之后,队伍还要继续向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