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花无日不春风 第1节

  本书由 __sa. 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
  《此花无日不春风》
  作者:冷涧滨
  文案:
  [通俗版]番邦为质二十年,一朝还朝,祝斗南誓遇神杀神遇鬼杀鬼,偏遇到鬼见愁神见抖的越七姑奶奶。
  越季:“受伤没?没。好一张得天独厚伪君子皮,千镞万箭都射不透。”
  祝斗南:“你可放心去死。我若为帝,定追封你为后。恩许你先给自己取个谥号。”
  [文艺版]初见他是出山清流,孤标独步;再见不过入世浊河,抗尘走俗;只窥他性若浅溪,浮桃飘絮;却不测情似深海,不涸不渝。初见她在仙家阑槛,长占春光;再见也有默默心事,叶里深藏;既知她绿刺扎手,傲枝莫折;便不妨心酌花意,永护篱旁。
  1v1,he(狗血扑朔,请坚信,男主不渣,渣不男主!)。一点夺嫡、一点宫斗、一点江湖。架空背景,仿明制,国号为晖,国姓为祝。求收藏。
  内容标签:欢喜冤家 天作之合
  主角:越季,非祝斗南 ┃ 配角:祝斗南、祝北觐、越三千等 ┃ 其它:
  ==================
  第1章 序
  建业二十年,秋,宣化。
  建业帝祝寰瀛正面临此生最残酷的一个选择。
  面前两个金玉锦绣般的少年是他的两个嫡子。如大多帝王一般,建业帝重嫡轻庶,如果眼下还有第三子,他也不会这样艰难。
  可上天不肯成全偏宠,只能在这两个最钟爱的之间选择一个,交给围城之外穷凶极恶的鞑靼军为质,以解眼前困境。
  建业帝的眼睛慢慢落在皇长子祝尧龄的身上。那清秀得略显孱弱的十七岁少年微低了头。
  若说两子之中尚有偏爱,建业帝的私心略略倾向幺儿。何况,身为长子,就当扶危持颠,危难关头,不该首当其冲,襄父护弟么?
  有那么一瞬,建业帝的嘴唇颤着,就要脱口而出了。
  祝尧龄突然咳嗽起来,一声比一声剧烈。他身后的宫女一手不疾不徐地抚顺他背,一手替他擦拭着嘴角。咳嗽声堵在手帕中,越发凄惨,他苍白的脸上显出两朵不正常的病红。
  建业帝几乎是惊醒了过来,祝尧龄还在病中。这个孩子自幼体弱多病,所以才取名尧龄,希望他平安康泰,得享尧龄。这次随驾出巡,不禁坝上北风,染了寒疾。这样一副身子骨,又如何能耐住今后不知多少日日夜夜的凛冽朔风?更何况,皇长子是已故先皇后所生,五岁失祜。将一个没亲娘的孩子投畀豺虎,后日,朝野中会有多少的流言物议,后世,史官们会有多少的口诛笔伐?
  建业帝终将眼睛移向三皇子祝尧禅,正对上他澄粲如星,少年无畏的一对眸子。这个孩子,上月才刚满十四,是现皇后方氏所生。位列开国四公之一的九原公方门名媛,当年如一枝独秀般绽放在尚为太子的建业帝眼中,霎时百花失色。一见钟情,却相见恨晚,彼时太子已有正妃,方小姐却甘愿居侧,几十年相濡以沫,终于修得正果,却只有尧禅这一个独子,如何舍得?况且,尧禅聪慧俊秀,文武双全,年纪虽小却隐隐闪烁帝王之辉,为诸子之翘楚。建业帝向来对他期以重望,这也是为什么迟迟未将嫡长子尧龄立为储君的原因。
  立储不急一时,可选质却迫在眉睫了。
  建业帝的眼睛在两个儿子身上沉痛地挪动,眼角一夕生纹。周围的大臣们死气沉沉,唯有外面长风吹过墙垛的声声呜咽。
  “退下。”建业帝挥了挥手。
  潇湘公吴誉率先转身出门,紧接着,大臣们一个跟一个地默默走出门去。
  屋内只剩父子三人,还有一个,祝尧龄身边的宫女。此女吴氏,出自位列开国四公之一的潇湘公吴门,身份本极高贵,但因立储之事未定,祝尧龄身体又不好,建业帝便没急着为他开府娶亲,所以吴淑琴也便没有正式名分,仍只是宫女。
  这个宫女却着实不寻常。她自幼便被选入宫中,随侍先皇后,因端庄持重深得喜爱。先皇后弥留之际,将她赐给五岁的尧龄。体弱之人往往有些乖戾性情,说也奇怪,祝尧龄自幼跟谁也不亲近,只有对这个年长六岁的女人,有一种如妻如姐的依恋与信任,十几年如一日。
  吴淑琴没有随众人退出,而是侧侍在看似摇摇欲倒的祝尧龄身边搀扶,建业帝过往见惯了这样的情景,只是扫过她一眼,并没有说话。
  过了一会儿,建业帝声音沉沉的:“敌军围城,我父子囿于城内,如燕巢幕上,谁愿临危受命,谁就……”他顿了一顿,长叹道,“挺身而出吧。”
  静极了,唯尧龄稍显粗重的虚浮病喘和尧禅血气炽盛的有力呼吸。
  都是越来越急,呼之欲出了。
  两个儿子,一个爱,一个怜,一个慧,一个贤,让他如何选择,让他如何忍心?建业帝转过身去,合上了双眼。
  待到建业帝慢慢转回身来,心猛地一揪,眼眶呼地热了:
  “三郎……”
  祝尧禅昂首站在前面,祝尧龄却原地未动,身子有些萎缩地倾向吴淑琴,面露愧色。
  “你名中有个禅字,命中便注定要让么?”
  建业帝并没有把这句话说出口。
  “都进来!”建业帝终于咬紧牙关。
  以吴誉为首,众臣重又垂着头入内。
  “朕已有决议,选三皇子祝尧禅……”
  “陛下!”
  一声断喝震颤四壁,靴声有力,走进来一人。此人金盔金甲,须发皆张,满身血污,甚至一腿已跛,却丝毫不减凛凛威风,直如怒目金刚。正是开国四公之首,凤翔公越毂。
  吴誉道:“陛下已有决断,选派三皇子为使。”
  使节为虚,人质为实,越毂厉声道:“不可!”
  吴誉诧异道:“凤翔公的意思是,选三皇子不妥,该选皇长子么?”
  祝尧龄身子微微一颤,吴淑琴一手握紧了他手。
  “皇子为质,奇耻大辱,哪个皇子都不可!”
  吴誉劝他道:“如今兵临城下,旦夕不保,不是拘泥虚名的时候。”
  越毂不理他,对建业帝道:“老臣和本部靴刀誓死,请命再战,待臣等尸身填平护城河,再让皇子踏在上面,北去为质。”
  吴誉叹着气道:“凤翔公忠勇可嘉,可皇上与皇子身份贵重,不得有丝毫闪失,鲁莽灭裂,不妥阿。”
  “做了南冠囚,还不是闪失?永嘉之乱,靖康之耻,不是前鉴?”
  吴誉道:“永嘉、靖康,是晋怀帝,宋徽、钦二帝,凤翔公将三皇子上比为帝,虽然是关心则乱,却更是不妥了。”
  一声声‘为质’尤为刺耳,建业帝不愿再听二人争执,长痛不如短痛,他一摆手。
  “长車(ju),若非朕听信那贼子寰灏谗言,御驾亲巡,又怎会有今日之危?若非你素有威名,单枪匹马入敌营周旋,鞑子又怎肯放弃虏朕为质,改为选派皇子?大错已成,悔之晚矣。如今敌众我寡,蛮争下去,唯玉石俱焚。你……已尽力了。”
  越毂不觉动容,所谓自古帝王不认错,如今这番悔过,可见是到了椎心泣血、万般无奈的境地。
  凛然正色被痛色所替,越毂道:“陛下……”
  “无需多言。”建业帝疲倦道,“传朕旨意,崇忠王祝寰灏狼子野心,勾结鞑靼,犯上谋逆,褫夺封号,回京待罪。另,封三皇子祝尧禅为尚孝王,赐符节,出使鞑靼,以德睦邻,平战熄争。”
  亲王之中,以崇忠、尚孝、揆文、奋武四王为尊,袍冠也更为考究,眼下没有适合祝尧禅的,仓促间只得用刚从崇忠王身上剥下来的勉强应付。
  城门落下。九章衮冕、四彩大绶的祝尧禅手持节杖,昂首阔步踏过护城河。天未光,前路茫茫,十四岁的少年心中,却是一条可追比苏武、张骞的康庄大路。他坚信,要不了多久,他的父兄就会发兵塞北,痛击鞑虏,迎他踏上凯旋归途。子显母荣,到时候,他的娘,凤冠霞帔地端坐在迎接的华辇上,接受着万方赞誉,千古称颂。
  眼中热热的,那一定是胸中翻涌出的豪情,祝尧禅直往前看,绝不回头。
  少年身体没长成,祝寰灏的衮服穿在身上还是太长太大了,一不小心,鞋子踩在大绶上,他绊了一跤。
  跌得很重,很疼。一个人,无论什么年纪,什么身份,什么境遇,摔了,疼了,心里第一个想到的,是娘。
  “娘……”
  他的娘还在深宫中,还在烛台下屈指计程,盘算他该走到哪里,何日是归期。可他却越走越远了。
  突然之间,他泪流满面,那不是因为豪情,也不是因为疼。
  ————————————————————————————————
  金炉瑞脑,铜壶更漏,深宫中一如既往。
  方皇后耳边听到一阵低低的啼泣,迷迷糊糊的,又睡了过去。再醒的时候,那阵抽泣声清晰起来,是祝尧龄跪在床边,见她张开眼,接过一旁吴淑琴手中的碗匙,膝行着爬到床边,道:“母后,母后,您用一些吧,您已经两天没有进食了。”
  “娘娘,您好歹进一些吧。”宫女们一起劝道,“您一餐不进,殿下也不肯进,您就当可怜殿下一片孝心。”
  方皇后无力地落下眼皮,发干的嘴唇动了动,却又咬紧,外面太监高声道:“皇上驾到!”
  祝尧龄拭了拭泪,撑起身子,微微一晃,吴淑琴忙上前扶稳了,一道迎驾去了。
  不知他父子说了些什么,不多时,建业帝一人进来。扶住方皇后不让她起身,建业帝坐在床边:“鞑靼言而无信,赎金已经尽付,可他们仍诸般推脱,不肯放回三郎。为了筹措赎金,国库已然空虚,文官们纷纷上奏眼下不宜动兵,内阁的票拟,也是此意……”
  方皇后忍不住打断:“皇上的意思呢?”
  “三郎是你我心头肉,朕何忍他为南冠楚囚?只是鞑靼乃是游牧之族,九边绵亘万里,他们的骑兵行踪不定,就算此时发兵讨伐,也未必能找到三郎。况且,马上入冬了,军马难抵塞北酷寒。朕的意思,等来年开春转暖,厉兵秣马,一举北征。”
  方皇后的心稍安。
  建业帝亲自端起碗来,长叹一声:“大郎近来日夜侍奉,你这又是何必,这么耗下去,你的身子,大郎的身子……唉!”
  “大郎又是何必?”方皇后摇了摇头,“‘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妾身不要他日夜服侍,妾身只要他一句话:痛击鞑虏,雪耻扬威,迎三郎还朝。为什么,他就是不敢承诺?”
  入冬,建业帝却病倒了,转至来春,仍缠绵不治,之后,更是一日千里地衰颓下去。原来的北征大计只能搁置。秋日,重臣联名上书,立储之事不宜拖延。
  建业二十二年,春。建业帝已是病体沉重不能理政,太子祝尧龄监国。趁着尚能执笔,建业帝展开祥云瑞鹤的绢面,在诏书上写下两个大字:“北狩。”然后,虚弱地握住守在塌边的方皇后一手:“朕只怕是……不成了。”
  在后妃们的低泣中,建业帝说道:“大郎不敢的承诺,朕给你。北狩,一指宋时靖康之耻,二指王师北伐,此旨兼而有之。他日大郎继位,如不能励志复仇,北击鞑虏,迎回三郎,你可执此旨耳提面命。另外,小妹也到了出阁的年纪,朕留意许久,觉得尚之与她十分般配,方家和严家门当户对,就结成秦晋吧。”
  建业帝口中的小妹是方皇后的同胞幺妹,尚之是刚刚承袭荆门公的严崇,这个时候让掌重兵的方、严两家联姻,无异又为日后北征打下一块重基。这份苦心,方皇后如何不明?反握住建业帝的手,眼眶再一次湿了。
  建业帝已经很倦了,仍是说完了最后一句:“从今往后,孙一辈取名,皆以‘北’为字,以示惕厉,永记国耻。”
  是年,建业帝崩,太子继位,尊方皇后为太后,立太子妃为皇后。
  次年改元承平,岁月如梭,转眼便是承平二十九年。三十年来偃武修文,一片太平。当今天子以仁孝治国,奉行 ‘止戈修睦’、‘休养生息’、‘礼让为国’。未免久战伤民,九边偶有争端,多以重划疆界、赔偿金银休战。
  如今的承平帝正值壮年,如日方中,早不复当年羸弱,而年长他六岁的吴皇后却已日薄西山。年中,吴皇后薨,承平帝大恸,举国大丧,为期一年。
  这一年年底,鞑靼军不顾国丧休战的古例,反倒趁机偷袭张掖边关,亏得驻守甘肃镇的平羌将军、总兵官越孠临危不乱,带兵给与迎头痛击,大败敌军,斩获俘虏马匹无数,更俘获了敌军主帅、鞑靼可汗察纳的次子古鲁哥。这一战,是近三十年来少有的大捷。
  鞑靼派使送来一柄金如意、一个蓝田玉枕,希望换回王子古鲁哥。这两件器物是南宋时朝廷向金国的纳贡,后来元灭金,又被鞑靼所得。如今几经辗转终于回归故土。一时间朝臣大肆褒扬:我朝国富兵强,更胜唐、宋。承平帝听得高兴,思及太后浅眠,将此玉枕和如意一并奉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