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战爆发

  不久,三个排长前来向连长报告,说一共抓获青壮男女35人,老人和孩子51人。
  连长说道:“咱们要的是人质,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少,有一个算一个,全部带走。”
  一名排长说道:“庄园里的财物怎么办?”
  连长说道:“我给你们五分钟时间,拿些值钱的东西就行了,动作要快。”
  排长们大喜,说道:“谢谢连长了。”说完,急忙指挥着战士们抢劫财物。
  不久以后,第一连的飞虎军官兵们押解着俘虏迅速撤离了。
  天亮的时候,参加突袭行动的26支飞虎军分队,全部回来向王副参谋长报告。
  经过一个晚上的突袭行动,飞虎军一共抓获吐蕃人2159人。自身损失124人,其中一个分队遭遇了吐蕃的正规军,经过惨烈的激战,整个分队,只回来了32个人,其余的全部战死了。
  不管怎么说,飞虎军算是圆满的完成了任务。王副参谋长写成战报,向飞虎军总部汇报,他带着部队原地驻扎,等候飞虎军总部的进一步指令。
  不久以后,飞虎军总部的指令还没有到,陇右道观察使就派人找上门来了,要求他们马上出兵。
  原来,吐蕃人得知边境线上遭到突袭,被抓走了大批的人质以后,他们也不甘示弱,也组织了同样的突袭行动,抓走了大批的陇右道边境上的唐朝百姓。
  王副参谋长一看,决定再次组织突袭行动,继续抓捕吐蕃人质。
  这样的行动,很快就在唐朝与吐蕃的边境线上,全面的蔓延开来,一时间战火四起。
  不久以后,双方小规模的偷袭活动,就演变成了大规模的军队行动,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杨妃娘娘的承晖殿。
  “愔儿,你要多关心一下你的哥哥,他最近的情绪很不好,跟我说要辞职不干了,还说让我跟你说说,他想离开长安,换个地方生活。”杨妃娘娘说道。
  原来,李愔最近遭到的打击确实有点大,首先是明珠公主跑了,接着,他最迷恋的白云是倭奴人的奸细,还拐跑了他的一个儿子,他那个丢了儿子的小妾,整天要死要活的。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明珠公主的叛逃,给李恪造成的困扰更大。
  明珠公主叛逃的消息,尽管朝廷尽力掩盖,但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么一个大丑闻,很快就在长安城传得沸沸扬扬的。
  这次在吐蕃被扣押的商人,很多和长安的权贵们密切相关,而商人们被扣押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明珠公主的叛逃,使吐蕃人提前得到了战争的消息,而大唐的商人们,却是没有能够提前得到朝廷的通告。
  商人们的家属,对于蜀王李恪的不满,难免流于言表,尽管他们不当着李恪面儿谈论此事,但是背后的议论,很快还是传到了李恪的耳朵里。
  李恪感到自己太窝囊了,成为了长安城的大笑柄!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感到有无数人的目光,在异样的望着他。这个压力也太大了。
  因此,他就找杨妃娘娘,提出要离开长安。杨妃娘娘舍不得他离开长安,于是就叫来李愔,想让他劝说李恪。
  对于李恪的事情,李愔原本也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现在战争突然爆发,又是在朝廷没有准备完善的情况下,很多事情需要理顺。
  他现在忙得焦头烂额,李恪又拿这些破烂事来烦他,李愔也不禁有些恼火了。
  他说道:“母妃,李恪他多大了,都26岁了,怎么还跟个孩子似的?你瞧瞧他自己干的那点儿破事儿。
  当初那个明珠公主,是他自己哭着喊着要娶的,后面这个倭奴女人,他也是要死要活的,非要给她弄个什么侧妃。
  您都不知道,他那个侧妃的俸禄,还是我给他出的呢。
  他都不知道自己给朝廷惹了多大的麻烦,现在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农业部多么重要的职位,他却在这里闹情绪,实在是不应该。”
  杨妃娘娘说道:“他就是知道自己惹了麻烦,才不好意思呆在长安了。可是我就你们两个儿子,我可不想让他离开我。
  要不这样,你跟他好好谈谈,劝劝他吧。”
  李愔说道:“好吧,那就这样吧。母妃,我现在实在是太忙了,您见到他,让他自己去找我吧。”
  李愔真是太忙了,他离开了杨妃娘娘的承晖殿,刚刚回到太极殿的办公室,军政大臣们就一波波求见。
  太极殿,李愔的办公室。
  李靖说道:“皇上,苏定方要求调拨炮兵部队,您看这件事如何答复?”
  按说调动炮兵部队的事情,是军队内部的事情,用不着请示皇帝陛下。可是,为了防止火炮制造的秘密外泄,整个大唐只有两个火炮制造厂,一个在长安,一个掌握在海军研究所里。
  海军研究所控制的火炮制造厂,生产的火炮,全部用来装备海军。陆军的火炮,全部依靠长安火炮制造厂生产,数量有限,由秦怀道统一掌握,目前只装备了一个炮兵师,调动的权限就掌握在皇帝陛下手里。
  李愔说道:“大炮制造出来,就是为了用的,你就从炮兵师抽调两个团,调拨给苏定方。”
  李靖说道:“好的,臣回去就办。”
  接着,李靖站起来准备离开,可是他犹豫着,欲言又止。
  李愔问道:“大将军,您还有事儿吗?”
  李靖说道:“皇上,臣想亲自去打这一仗。老臣年纪大了,没有多少时间能够为皇上效力,趁着老臣还跑得动,请恩准老臣,再为朝廷开疆拓土,尽一点绵薄之力。”
  李愔也认为李靖年纪大了,他想培养苏定方等相对年轻的将领,将来接替李靖等人的位置,好使大唐军方后继有人。
  李靖要去前线,对于征讨吐蕃,虽然把握更大,但是,不利于年轻将领的成长。
  李愔考虑再三,说道:“大将军,您的心情我理解,但是,吐蕃还不是咱们最重要的目标,下一步,军队要进一步的改革提高,朝廷中的事情,还离不开您来坐镇,像这样小规模的战争,就让苏定方他们去干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