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伏击地点的选择
伪军张科长诉苦说师长陈英被日本女人折磨的吃不香睡不好。王星心里暗骂了一声活该!趁邻桌伪军说话间隙,王星找机会搭讪:“这还不简单吗?张科长,有困难你找我呀!”
“找你?”张科长上下打量王星,顿时警惕了起来,“你是什么人?”
“我能是什么人?做买卖的呗。张科长不必怀疑。我听你刚才说,你们陈师长因为一个女人的事情为难。这么办,你找个时间,我找个地方,你把陈师长请过来,让我和他见一面。”
“我说句实话你别生气,话从你嘴里传出来终究是多了一道手续。我想听陈师长亲口讲经过,然后我再给他想个办法出个主意,把事情解决了不就完了嘛。”
“你到底是什么人?你有什么目的?”张科长说话的声音变得严厉了。
俞翔一看赶紧打圆场,“是呀,你有什么目的?陈师长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见的吗?你还想给陈师长出主意?先把你的主意讲出来让我们听听?”
“对!说说你有什么主意?真是好主意少不了你的好处,要是敢胡说八道,你信不信我喊一声,今天晚上你就得到大牢里住着去!”张科长把嘴撇的八万似的。
“我信,我信!嘿嘿。这事儿说起来简单。你们不就怀疑那女人是日本人吗?放也不敢放、抓也不敢抓,因为这个为难吗?我告诉你,这个女人早放早好,在你们那里关的时间越长将来的麻烦越大!”
“你想,她要真是日本什么大官的女儿或者老婆,等她爹或者丈夫找过来。嘿嘿,陈师长、还有你张科长,你们有一个算一个,谁都跑不了!日本人是怎么报复的,你比我清楚吧?”
“嘶——”张科长倒吸了一口凉气,脸都白了。
“你说的等于没说。要是能放陈师长早放了。”俞翔在旁边接上了话。听话音,他好像还是在帮张科长讲话。张科长在边上赶紧点头。
“事在人为,办法总比困难多。明着放不行,你们可以暗着放嘛。比方说,陈师长带着那女人出门和我见面,结果她上个厕所的功夫就不见了,这能怪谁?陈师长派人也找了,却没找到。日本人就算问起来,你们不是也有话说了吗?”
“嗯嗯嗯,好!这个办法好!那,那你什么时候和我们师长见面?要不你在这儿等着,我现在就去把陈师长请来?”张科长还是个急性子,觉得主意不错他就要立刻办。
王星摇摇头,“那怎么能行呢?这里人这么多,陈师长一来,还不把饭店里的人全给惊动了?这地方不行!刚才我就说了,时间你们选,地方我来挑。”
“今天,嗯,今天天黑以前我找个人把地点告诉你,你告诉我时间。到时候你让陈师长把人带过去就行了!”
“好,一言为定!今天下午我哪儿都不去,我就在团部里等着!”
困扰多日的难题有了着落,张科长一分钟也呆不下去了。饭也不吃了、酒也不喝了,急匆匆起身返回驻地大院去找陈师长报信去了。
张科长走了,王星几个人也迅速结账离去。他们刚走十几分钟,张科长就带着几个伪军又返回来了。到地方一看人没了,赶紧问伙计,人呢?伙计说刚走。张科长急忙追下楼,找了一圈也没找到人,转身回驻地找陈英报告去了。
王星离开饭馆之后就在县城里面寻找合适的地点。这地方头一个要隐秘,第二个就是要便于撤退。几个人走大街穿小巷,两个多小时过去了也没找到一个理想的地方。
俞翔对恒曲县也不是特别的熟悉。眼看着这么一直招下去也不是个办法,他就给王星出主意,实在不行,咱就把见面地点定到狍子沟村得了。
狍子沟村虽然远了点儿,却也是恒曲县的境内。也许陈英正想找个偏远的地方把人给放了呢。
王星叹口气,狍子沟村倒是不错,两个条件也都符合,但那是村庄。一旦搞出事情,会不会连累当地村民?王星绝不希望因为自己做的一些事,而导致鬼子把怒火发泄到百姓们的头上。
不连累百姓吗?俞翔眼珠转了转,“师长,我知道一个地方,绝对不会连累任何人。不过呢,也许会连累到神仙。”
“连累神仙?”
“对。城西有座二郎庙,里面供奉的是显圣二郎真君,也就是二郎神。据说在这里许愿灵验得很,附近十里八乡,甚至是运城的人赶大老远的路过来祭拜。二郎庙因此还形成了一个集市。”
“自从日本人来了以后,二郎庙就萧条了。老道也走了,平常也少有人来许愿还愿了。”
“师长,咱要是在二郎庙设伏,就算鬼子知道了也连累不到老百姓。顶多,鬼子会恼羞成怒,把二郎庙给拆了。所以我才说,有可能会连累神仙。”
“拆了二郎庙?”王星思索片刻终于点了点头。二郎庙被拆总好过人被杀。二郎庙嘛,全国各地有的是,就算恒曲县的没了,别处也有。再说了,恒曲县的没了,将来鬼子投降了,需要的时候还能再盖嘛。
“好,就是二郎庙!我们看看去。”
俞翔去过二郎庙,知道路。王星领人到地方之后,前后左右这么一看,立刻拍板,设伏的地点就定在二郎庙了!
派侦查员到伪军团去给张科长送行,告诉他,地点定了,在二郎庙。你这边确定时间吧。
时间,这边已经确定好了,就定在明天上午十点。这是今天中午张科长和师长陈英一起商量的结果。张科长回去把王星说的那番话将给陈英听了。
陈师长听完了觉得大有道理,当时就想让张科长把王星请到团部详谈。哪知道王星有先见之明提前走了,那就只有等着晚上六点以后了。
没到六点,五点四十侦查员就到了伪军团部大门口,他也没进去,就是把纸条交给门口警戒的士兵,信皮上写着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陈英师长亲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