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占城消息

  绍兴二十年十二月二十七,一封八百里加急到达邕州,何监军终于等来朝廷下令班师的诏令。
  虽然再有两天就是除夕,马上就是新年,何监军等不及,立马就想返回临安。
  诏令在当天就送到城外游奕军军营,命令游奕军即刻班师,并将返程行军路线图交给他,并告知在途中何处可以补给粮草。
  游奕军驻地较近,何监军有时间亲自跑一趟,宣威军远在钦州,一来一去耽误时间,便派人前往。
  随后,何监军跟徐大人辞别,迅速离城北返临安,广南他是一天也不想多留。
  李耕在何监军离营后,未做多少准备,很快也拔营离开,按枢密院给的行军路线,开始北返驻地。
  与游奕军离开邕州同一时间,杨丛义接到何监军传达的朝廷军令,命宣威军三个月内从海路返回昌国驻地,沿途除补充物资外,不得随意登陆。
  终究是要返回昌国驻地,但期限相对宽泛。
  命令中没有夹带任何嘉奖,杨丛义不知宣威军在钦州的表现是否如实上报临安,他们的军功是不是都记在兵部或枢密院的账上,自从回到钦州,半个月来他没有得到何监军或邕州任何一个官员邀约,宣威军似乎被他们遗忘,这种感觉让他忐忑不安。
  返回昌国驻地的命令已经下达,杨丛义向毛知州通报过后,随即赶到二十里外的营地,召集众营指挥,将朝廷的命令一一传达。
  众人听了自然是欢欣鼓舞,他们早想回去。
  随后便问朝廷对他们有什么嘉奖,有没有封官授职?
  杨丛义如实相告,但为了不打击他们,让他们过个好年,便告诉他们,宣威军功勋很大,肯定要详细战报送到临安,仔细商讨之后,才会下诏嘉奖,一般需要两三个月之久,所以对宣威军的嘉奖很可能会在他们返回昌国以后,直接送到营地。
  众人这才满怀期待,开始畅想封官授职的未来。
  一天之后,赵安从邕州回到钦州宣威军驻地,重新开始统领全军,但众人跟他的关系已经疏远,在军中的权威大大削弱。
  关于这两个月他在邕州做什么,他告诉大家的是他被何监军调到邕州之后做了邕州总管府参军,参与指挥邕州城防卫战和追击李越大军,他也是不久前才跟随大军从郁林返回邕州。
  宣威军在凉山一个月杀敌两万有余,甚至跟十万敌军作战,众将虽然没有官职,但他们的经历和见识,已经不能跟从前同日而语,每一营将士都曾独挡一面,从士兵到营指挥,每一个人都在凉山得到成长。
  赵安回到宣威军不久,就觉察出了他们的改变,对于这种情况,他有心改变,却底气不足,因为他没有跟宣威军一起驻守过凉山。
  当他看到杨丛义从营中走过,每一个士兵眼中的神采,便知道杨丛义在宣威军中的地位,已经远远超过他了,因为在来钦州之前,全军四千人,见过杨丛义的不会超过一半。
  很快,赵安便放弃了做任何改变,他能做的便只有整军,开始要求全军出操训练。
  自从赵安回到宣威军,杨丛义无事很少来军营,他们要说矛盾,其实也只是安远县城弃守之争,两人意见不和,将宣威军一分为二,如今好不容易合二为一,他便不想再激化矛盾。
  除夕这天,杨丛义用凉山得来的珠宝金银换来二十头肥猪,与全军一起好好过了一个年。
  正月初四开始,年没过完,全军恢复训练。
  转眼间两个月过去了,钦州的天已经很暖,海风渐渐吹上陆地,吹进宣威军营地,预示着他们该返回昌国了。
  在宣威军返回前夕,两条船从南方大海靠近钦州海岸。
  “快看,那是我们的船,他们肯定还没走!”甲板上,士兵一见海岸停靠的数十条海船和战船,顿时高声呼喊。
  “我就说嘛,哪有那么快,我们肯定赶得上。”另有士兵接道。
  他们不是别人,正是去年南下占城,配合张彪和占城军队牵制李越边境守军的那支宣威军。
  “即刻靠岸,问问宣威军营地在哪里?”潘诚来到甲板,看着不远处的战船,心里一阵阵暖意升起。
  南下占城的宣威军回到营地,很快消息传开,众人对他们既是羡慕又是嫉妒,因为他们面色红润,衣甲鲜亮整齐,而大部宣威军征战两月翻山越岭,衣衫破烂,鞋子破损。
  众人对他们的经历十分好奇,问个不停。
  杨丛义在钦州得知潘诚率军返回之后,也是马上赶回营地,与他叙谈好久。
  抓捕李越王子的任务早已结束,但关于宣威军在占城与李越边境的一切,大海阻隔,他始终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直到见到潘诚,他才得知宣威军在南洋也没闲着,着实打了几场硬仗。
  原来当初潘诚到达占城,将杨丛义的书信交给张彪之后没几天,占城国便同意派出边境两万精锐协同大宋军队牵制李越边境守军。但那场牵制最终引来了李越大军的报复,他们派兵三万日夜猛攻边境小城,要不是一千宣威军冒死出城袭扰敌军后路,那边城就被李越攻破。此后几个月内两军交战多次,宣威军伺机偷袭,斩杀敌军数千人,甚至迂回到李越边城,潜进城内放了一把火,一场火灾之后,李越人再也没有南下过。
  据张彪所说,占城国得知那一战让李越边军元气大伤,三五年内不能南下之后,他们国王十分高兴,赏赐大宋军队金银珍宝数箱,土地十里。并且今年要派使者北上祝贺天申节,到时候还要启奏大宋皇帝,好好嘉奖留守在占城国,为占城和平做出贡献的大宋军队。
  杨丛义对张彪、潘诚在占城国的表现十分满意,特别是张彪,他能在占城站住脚,独挡一面,这次又得到占城国王赏赐和欣赏,他在南洋便会更加稳固,待几年返回大宋,一定也会封官授职,如此一来,也不枉当初把他从太湖县带出来。
  听潘诚说,张彪的宣威军虽然只有一千人,但现在装备十分精良,人人都有一副铁甲,刀枪难伤,比起大宋最精锐的禁军也毫不逊色,据说那铁甲全是他们做生意赚钱买来的,看着着实让人羡慕。
  杨丛义听了这话却是微微一惊,张彪居然有这个头脑,在占城做起了生意?
  随后便想开了,占城那么好的位置,东西货物中转之地,不做生意,还真说不过去。海洋贸易一本万利,赚来数千副铁甲真的不算什么。
  宣威军待在昌国连饭都吃不饱,也没人管,没人要,要不要也学学张彪,做一做海上贸易,赚点饭钱,随即心念一起。
  宣威军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从昌国、占城、三佛齐国,一直到天竺,一路都有他们的人,要赚钱还是很容易的。
  但昌国在明州,离临安实在太近,要是被发现,不知道会受什么惩罚,关键是杨丛义也不知道大宋军队做贸易是不是会触犯朝廷禁忌。
  古代朝廷控制军队,靠的就是控制粮草和军资供应,如果军资粮草完全自给自足,朝廷对他们哪里还有控制力。大宋对军队的控制格外严密,朝廷断然不会允许军队脱离控制,军队经商赚钱养活自己,更换装备,绝对是找死的行为。
  杨丛义是要一步步往上走的,他只能往朝廷跟前靠,跟朝廷的关系越近越好,让宣威军赚钱换取粮饷,想也不能想,最正确的做法就是向朝廷讨要粮食和军资,让朝廷明白,宣威军离了他们就活不下去,这才是朝廷和皇帝最想看到的吧。
  想通了这一点,杨丛义瞬间对以后的路充满了信心,同时也明白了,为什么宣威军回到昌国之后得不到朝廷半颗米。
  这一番醒悟,让他一时间成长了很多,隐隐约约间抓住了在军中升职的秘诀。
  任何时候,军队都是要依附与朝廷和皇帝的,没有他们支持,打不了胜仗,也升不了官,甚至还会莫名其妙的丢了性命。
  初入军中的杨丛义偶然明白了这一点,很快便意气风发起来,将海上贸易之事抛到九霄云外,在军中要升职,贸易还是不要沾的好。
  潘诚等人回来会合之后,宣威军也该返回昌国了。
  海船战船在海中泡了很久,多少有些损毁,为安全起见,杨丛义在钦州城招募了一些船工木匠,将它们重新修补一番。
  数天之后,船只全部修补完毕,再无隐患,便开始往船舱中装淡水,又将钦州筹集的粮食运上船,做好出发准备。
  宣威军要离开了,知州毛奇携一众州衙官员来到钦州海岸港口边,摆酒为他们送行。
  只听毛奇举杯道:“杨监军、赵统领,宣威军来钦州一个月内就将侵扰的敌人扫除干净,把安定的生活还给钦州百姓。钦州偏僻穷苦,这份功德,无以为报,只有一杯水酒敬诸位,惟愿宣威军、杨大人、赵将军,身体安康,前程似锦!”
  杨丛义道:“扫清敌寇是宣威军本职所在,倒是这些时日宣威军在钦州多有叨扰,我等只有借花献佛,一杯水酒相谢!请!”
  “请!”
  众将和杨丛义、赵安一起举杯,与毛奇等一众官员共饮一杯。
  “知州大人、诸位大人,我等告辞了,有缘再会!”
  杨丛义与众将抱拳行礼,转身登船,迅速上了甲板。
  “诸位,一路顺风!”毛奇动情高呼。
  “知州大人珍重!”杨丛义面带微笑,在甲板上挥手。
  “起锚,升帆。”
  一声令下,将士们马上行动起来。
  不多时,海船、战船一艘艘离港。
  目送宣威军离去之后,毛奇及钦州府衙官员这才依依不舍离岸。
  若是当初没有宣威军,钦州便不是现在的钦州了,这份功德,作为一方父母官,不论朝廷怎么看,他们都会记在心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