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论教育
李世民从两仪殿下了朝,回到太极殿换了衣裳,正想要去立政殿寻皇后一起用膳,崇文馆的位置,在太极殿和立政殿中间,正好路过,听到李牧和孔颖达斗嘴,便停下了脚步,想听听他们说什么。
基本上,从头到尾都听完了。他会出来,是因为他发现李牧看到他了,而且这小子还故意提钱的事儿,用来噎孔颖达,把孔颖达噎得又没词儿了,再不出来,恐怕今日孔颖达又得晕过去。
这青石地面,要是‘仰面栽倒’,孔颖达这个年纪,可真是不知道能不能活了。因此李世民才出来,算是给孔颖达一个台阶。
孔颖达心知肚明,面露惭愧之色,躬身道:“老臣……”
“孔爱卿不必多言,李牧这小子能言善辩,你说不过他也属正常。你的心意,朕明白,不用解释。朕听到了几句,关于太子对李牧的称呼,朕也以为无妨。朕确实把李牧当做子侄看待,他也确实入了宗籍,太子称呼他一声大哥,也是应该的。”
李牧听到这话,冲着孔颖达挑了挑眉毛,孔颖达把头扭到一旁,哼了一声,不去理他。
“李牧!”
“臣在。”
李世民正要发火,忽然想到李牧的病,心又软了下来,叹了口气,道:“朕本来还很担心你的病情,正欲下午去看看你,现在见你还有心情跟孔爱卿斗嘴,你倒是想得开。”
李牧抬起头,脸上挂着仿佛看透世事一样的微笑,淡然道:“陛下,臣不是想得开,臣是束手无策,无奈也!孙神医都说治不了,臣还能怎样呢?如今只好把这件事当做没有,能好好过一天,就好好过一天,该做的事情还得做,该斗的嘴还得斗,不然颓废在家,岂不是变成了废人么?臣不欲让关心的臣的人为臣担忧,因此,逼着自己乐观以对罢了。”
孔颖达还有李承乾兄弟听到这话,都有些发懵,李承乾行了个礼,问道:“父皇,什么病?谁生病了,大哥他好得很,没看出生病的样子啊。”
对于自己的儿子,李世民自然没有必要隐瞒,而且他也想让李承乾学学李牧的镇定自若,便解释了一下。三人听说李牧竟然得了脑疾,而且还是孙思邈都束手无策的绝症,四十岁以后极有可能疯癫痴傻,无不动容。
孔颖达歉然道:“逐鹿侯,老夫不知你患病,多有得罪……”
李牧打断孔颖达的话,手一挥,道:“孔祭酒这是做什么?难道本侯还需要你怜悯吗?区区脑疾,影响不了本侯的发挥,就算是四十岁后,我真的痴傻了,你也未必是我的对手,放马过来,刚才说到哪儿了?”
孔颖达气得鼻孔冒烟,再也忍不住,怒道:“李牧,你真是欺人太甚,我见你患病,关心与你,你不领情也就罢了,还如此……真是、不可理喻!”
李牧反唇相讥,道:“孔祭酒,你关心我有何用?连孙神医都束手无策的病症,你关心我一下也好不了,我吃的药,你更是买不起,一点忙你都帮不上,你的关心没有用处啊。况且,你对我咬牙切齿,我李牧还没沦落到要考对头怜悯的程度。咱俩辨的事情,也跟我有没有病无关,你不要顾左右而言他,我还没说完。孔祭酒,你的教育方法有很大的问题,你这样教导太子,是严重的失职,要是再不改正,恐怕太子要被你教育得误入歧途了!我李牧深受皇恩,既然看出来了,就不得不说出来!正好,陛下在此,当着陛下的面,我直言不讳,也免得落一个人前君子,背后小人的名声!”
孔颖达气得身体打晃,道:“李牧!你休要污蔑人!老夫教书育人几十年,你才几岁?你说别的也就罢了,教书育人你也要指责一番,你、你欺人太甚了吧!”
李世民也是听不过去了,道:“李牧,你这嘴巴也太损了点。孔祭酒是孔圣人之后,若他的教育手段都有问题,那谁还能担当教育太子的重任呢?难道是你么?”
李牧肃容道:“陛下,臣绝非无端指责孔祭酒。臣是观察得知,请陛下听完臣的分析,慎思之,再评论对错。”
李世民看了孔颖达一眼,点点头,道:“好吧,看你这样子,一时半会也说不完,正好朕也有事找你、高干,去传膳,今日午膳,咱们就在崇文馆吃,孔爱卿,李牧,承乾青雀,一起吧。”
“谢陛下隆恩。”/“谢父皇恩典。”
高公公去传膳,一行人进了崇文馆,拼了两张桌子组成一张方桌,又拿了几个蒲团过来坐了。李世民看向李牧,道:“这个架势,倒有一些文人雅集之感了。李牧,你说吧,你看出什么来了,孔爱卿的教育方法,错在哪里?”
“那臣就说了。”李牧开口道:“刚刚孔祭酒批评太子称呼我为大哥错了,太子争辩了一句,孔祭酒说出一套道理,太子便不敢说话了。从太子的表情,和孔祭酒说话的语气,臣感受到了如下两点。”
“其一,孔祭酒非常有自信,他认为他的道理就一定是对的,太子必须接受。若太子不接受,那便是太子的过错。”
“其二,太子是不想接受的,因为太子有太子的想法,他觉得对的事情,他想要坚持。但为何妥协了呢?因为孔祭酒是陛下钦定的太子之师,且,孔祭酒很不讲究,太子不听他的话,他就要找陛下报告,借陛下之手,敲打太子,以达到让太子听话的目的。”
说完了两点,李牧看向孔颖达,问道:“孔祭酒,我说的可对?”
孔颖达尴尬万分,但他又担当的勇气,而且他自认为没有什么错误,便梗着脖子道:“确有此事,但老夫不认为有错。老夫传授太子,无不精益求精,教授太子的东西,全都是圣人之道,旁门异类,一点也不敢传授。太子年少,心性浮躁,抗拒也是正常,老夫不便苛责太子,借陛下之手教导太子,难道是错了么?”
李世民也点头,李牧并不惊讶,无论古今,在教育的问题上,家长通常是站在老师的一方。
李牧摇摇头,道:“这便是错了。”
李牧认真道:“陛下,臣不单指太子,任何人都一样。若他有自己的观点,再接受旁人的观点,都是非常难的一件事。便如孔祭酒,他对我的成见,也来自于他的所学还有他的偏见。他认为我年少,便在学问上一定不如他,这种想法是错的。而他传授太子的时候,不容分辨,认为他的学问,都是正确的。孔圣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可见一个人的学问,不可能是全部正确的,也不因年龄产生分别,学问就是学问,道理就是道理,懂得人就可以为师,而不是年长者说得一定对。”
“孔祭酒教授太子时,只告诉太子,这样对,那样错,而不告诉太子为什么这样对,那样错。太子不明其意,不解其道,自然疑惑不解,提出异议,而孔祭酒不管这些,只顾着向陛下告状,太子摄于陛下的威严,不敢抗拒。如此便产生了隐患,太子年幼,心智尚未成熟,想法也未形成。但若太子长大了呢?长大之后,太子会不会对于孔祭酒心生怨恨,继而对陛下也心生怨恨?天家父子,若因此产生嫌隙,孔祭酒教授的道理,又有何用呢?”
李世民的脸色严肃了起来,孔颖达争辩道:“我教授太子的,都是圣人的道理,若太子听不进去,还心中产生怨恨,那便是太子不贤……”
“孔祭酒!”李牧加重了音调,打断他的话,道:“请你慎言,太子无论是否贤明,太子都是太子,难道你认为太子不贤,就要换一个太子么?这是孔圣人传下来的道理?”
孔颖达赶紧闭嘴,他不敢再说了,立嫡立长这一套东西,是儒家学说的根基之一,他作为孔圣后人,是绝对不说出换一个太子这样的话的。
李世民开口道:“李牧,你说得话,朕明白了。但是孔爱卿已然是世间大儒,且还是孔圣之后,若以他的学识都不能为太子的老师,那么太子的学业该怎么办?”
“臣以为不是学识的问题,而是教育方式的问题。孔祭酒,不会当老师。”
此言一出,便是李世民都觉得荒谬了,道:“这么说,你会当老师了?”
“不敢言会,但是肯定比孔祭酒好那么一点点。”
孔颖达哼了一声,道:“愿闻高见!”
李牧笑了笑,道:“既然孔祭酒如此好学,那我就简单说一说。其实其中的道理,孔圣早就说过了,只是孔祭酒对于圣人的经典,揣摩不够罢了。”
不理会孔颖达气得冒烟,李牧自顾道:“圣人言,因材施教。得先了解太子,再制定施教的方法,且不能像孔祭酒那样,直接灌输结论。圣人之言,微言大义,深奥无比。即便是圣人,总结出这些道理,也是经过一番研究才得出的结论,而你直接灌输给太子,太子怎么能理解呢?应该循序渐进,一步一步,让太子自己明了,才是正途。一句两句也说不完,这样吧,明日我写一篇文章发表在大唐日报上,好好讲解一下为师之道,孔祭酒记得明天买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