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被低估了的桓冲

  桓冲,为东晋名将,是大司马桓温之弟,桓玄之叔。
  桓温诸弟之中,以桓冲最为渊博,有军事才干,很受桓温器重。
  桓温世子桓熙才能薄弱,所以桓温重病之时就让桓温统领他的部众,成为了如日中天的桓家集团的新一代家主。
  桓冲其实是一个被低估的将领,夹在兄长桓温侄子桓玄这两个奸雄之间,被遮蔽的不显眼,而且在那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中,又被陈郡谢氏遮蔽了自身的光芒。
  因为有了以上种种,所以桓冲就变得声名不显。
  其实如果拔去这些碍眼的光芒之后,就会发现,桓冲的确是一个很不简单的人物。
  与自己功高震主可以废帝立新君,雄心勃勃加九锡谋求篡位的哥哥不同,桓冲识大体,忠心王室,甘愿牺牲自己利益,也要为国家着想。
  永康三年,当时尚书仆射谢安辅政,声望极重,桓冲自以为气量和涵养都不及谢安,并且自己是将领,军事才干不见长于宰相职权,于是谢任扬州刺史并让给谢安,自求出镇。
  东晋时期的扬州刺史掌握京师,权位极重,而他却并不为此感到可惜。
  淝水之战前夕他自上明率十万兵北伐前秦,进攻襄阳,攻下诸多城池。
  虽然后来因为军中多疫病,并且中了慕容垂的虚张声势之计,此次北伐却有力的消耗了前秦的有生力量。
  待到淝水之战正式开始之后,他在长江中游更是阻挡分散了符融慕容垂的前锋,以及姚苌带领的益州水军!有力的支援了正面战场。
  如果不是他强有力的支援,谢安谢玄等能不能在淝水之战中绽放出万丈光辉都在两说之间。
  桓冲为人正直,当初得知前秦天王苻坚率领百万大军南下攻晋,重点在京口,而谢家集团兵力不足十万,在应付众多攻击的同时,他硬是抽出三千精兵前去支援,拱卫京师,却被谢安送还。
  因为前秦和东晋之间的兵力根本不成比例,所以他对这次的战争并不看好,对谢安谢玄等人抵抗前秦的应对措施没有期望。
  尤其是派去的军队被送还之后,更是说谢玄等人为不经事少年,认为此战必败,自己也要受胡族统治。
  然而结果却是令人意外的,没过多久谢玄就在肥水击溃前秦大军,取得著名的淝水之战的胜利,桓冲自感失言。
  又因当日因为力图镇守国土,却令紧密合作的朱序随着襄阳城的陷落被捕,而此战之中朱序却与谢玄等暗中合作,击败前秦亦成功归国,心中更是惭愧不已。
  在羞愤之下,在第二年也就是太和九年二月,肥水之战结束了不到五个月就逝世了。
  触发的隐藏任务是改变桓冲的命运,现在已经是太元八年四月份,也就是说再有不到十个月的时间桓冲就会身死。
  按照系统给出的一些资料,王庆经过了仔细的一番分析之后,得出结论——所谓的改变命运,就是避免桓冲早死。
  而做法就是增强桓冲的信心,不让他对于此次大战有太多的悲观情绪。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一点都不容易,如果王庆不是一个后来人知道此时大战的结果,在此时处在绝对劣势的情况之下,只怕会比桓冲更要悲观。
  毕竟此时的前秦已经一扫北方,携带百战余威,裹挟百万之众大举南下,兵锋所指所向披靡,远不是东晋所能比拟的。
  桓冲有这样的想法也很正常,甚至于这次战役的结果,就连一直装作云淡风轻的谢安自己心中也没有一点底。
  毕竟苻坚此次的大溃败实在有极大的偶然因素在里面。
  刚刚按照桃花源老族长交给的强身术锻炼了一番王庆,抹去脸上的汗水,看着运送粮草的部下,心思早就跑到了九霄云外。
  农历四月时节,天气已经算不得冷了,尤其是这三百步众在不停的搬运粮草,更是弄的满身热汗。
  沉重的粮草再加上黑炭将近二百斤的体重,将小河之上搭建的简易木桥也得咯吱吱作响。
  被惊扰思绪的王庆回过神来,笑骂道:“黑炭,你他娘的就不能一次少扛一点!桥压坏了耽误的活就多了!”
  扛着两包粮的黑炭咧嘴嘿嘿一笑道:“我力气大,就要多扛,这桥结实,不怕压!”
  说着扛着粮袋就在木桥的吱呀声里去了对岸。
  “这个憨货!”
  王庆笑着低骂一声,又将目光看向别处。
  黑炭是黑夫的哥哥,可能是之前在桃花源里被圈的太久的缘故,如今出来了一段时间,居然变得有些灵光了。
  因为王庆跟黑夫一家关系比较好,而黑炭更是对王庆言听计从,并且一身勇力常人难以抵挡,所以在成为幢主之后,王庆就将黑炭提拔成为了自己的副手。
  “山蛋子!你再敢喝生水,老子看老子不扒了你的皮!”
  王庆的声音陡然响起,一个趴在溪水边喝水汉子陡然一惊,连忙站起身来,擦擦嘴上的水渍,装作没事人一般的傻笑,直到王庆过去在他腿上踹了两脚,将自己腰间挂着的水葫芦递给他,那兵卒这才接过畅饮一气,然后扛着粮包跑向对岸了。
  “唉!”看着眼前的场景,王庆不由的叹息一声。
  那天晚上跟老族长谈妥之后,连夜就将堵着洞口的巨石拉了起来,通知外面的主簿事成之事。
  然后又让两个桃花源人出去领路,主簿派人将这件消息告诉太守。
  三天之后太守刘光亲自前往,将各种事宜商定一番之后,双方签下了誓约。
  然后王庆就带领了三百桃花源半精不傻的家伙随着太守一起去了武陵郡,跟之前的七百壮丁汇合之后,就一起被送往了桓冲镇守的所在地,上明。
  到了这里之后,受到的待遇与想象中的不同,这些新征发的兵卒基本上没有受过正规训练,被分配都是杂活,直接拿人当牲口使。
  还有不少连基本的衣甲武器都没有配备,就被直接送到了大军之中,跟着大军一起去了前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