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巡盐御史

  唐末以来,对于盐利的觊觎,藩镇们争相抢夺,最后,形成了民产官销的这条路。
  什么意思?
  就是让盐户产盐,低价收购,高价卖出,但,缺点也很明显,盐户的生产生活还有些许自由,这就是私盐贩子牟利。
  邓斌的意思很明确,严格的控制盐户的人身自由,从生产环节杜绝私盐,从而让官盐的销路上升。
  不得不说,这是个很好的主意,自宋到明清,盐户的生存条件不断地恶化,甚至比贱民还要苦楚。
  “邓相公思虑是好的,但还有些错漏!”
  李嘉摇摇头,说道:“今日堵得越厉害,其私盐就越猖狂。”
  盐这东西,属于刚需,官盐越贵,私盐就越盛行,越堵越泛滥,疯狂地利益,足以蚕食任何官吏。
  而这些官吏们,从来没有考虑过普通百姓的感受,只是想着如何从中赚取钱财,毕竟身为既得利益者,他们何愁盐吃?
  如邓斌,他就想着从盐中获取资历,增加自己在朝廷的威望,皇帝心中的位置,远远胜于百姓。
  而且,他对于南方一直补贴北方,很是不满。
  “况且,你莫要忘了,咱们这里可以煮盐,契丹人也近海,也是可以煮盐的,到时候盐利太盛,反倒是让其得利。”
  邓斌闻言,满脸讶异,随即一思,不觉恍然,深深一拜,满脸愧疚之色。
  李嘉摇摇头,他这话并不是虚言。
  历史上河北地区临近契丹,盐价太贵,以致于百姓争相购买契丹盐,北宋无奈大降价,使得河北的盐价与私盐相差无几,百姓受利。
  契丹人占据了燕云地区,上百万的汉人,几乎能满足其一切的需求,丝绸,粮食,纸张,锻铁,瓷器,陶器,所以澶渊之盟,要的是十万两白银,二十万匹绢。
  而恰巧的在于,北宋年产白银,恰好是十万两,你要是说这里面没有蹊跷,鬼都不信。
  天下共四处产盐地,一者解池之盐,二者两淮之盐,三者自贡井盐,四者就是这环渤海地区的海盐。
  这也是契丹人不会经济战,他要是把海盐倾斜到北宋,宋朝三分之一的财政都依赖盐政,到时候官盐大减,百姓尽吃契丹盐,北宋财政就得自行破产。
  一番国际经济,让邓斌深深自责,他竟然忽略了契丹人,这是巨大的失误。
  想到此处,他不由得诚恳说道:“陛下,契丹人之患,如鲠在喉,北汉之害,近在眼前,还望陛下集全国之力,北伐燕云,再复大一统之业。”
  “不急——”
  李嘉摇摇头,这才安稳大半年,洛阳都没修好,还是稳妥一些为妙,想了想,他这才说道:
  “盐户困苦,不仅低价卖盐,而且,煮锅破旧,也需要自理,而且还要交于盐税,可是这般道理?”
  “这是历代的弊端!”邓斌沉声说道:“食盐之利,觊觎者甚多,再三欺压之下,盐户遂分为五等,每等盐税不同,乃是为了杜绝其有盐私卖之。”
  “在江淮地区,地方衙门甚至贷与蚕户些许食盐,佐以息钱,随蚕而获之时,在连本带利收回,谓之蚕盐,百姓不贷反而治其罪。”
  “盐户苦啊!”官府用盐玩高利贷,真是对钱爱到骨子里去了。
  皇帝感慨了一句,随即说道:“盐税就不必再征收了,这就是盐政的改革之首要,另外,你去散发消息,就言海盐之售,再也不必限区,各地皆可卖之。”
  为了保证售卖官盐的商贾有利可图,朝廷还划分了盐区,比如广南盐不能销于与之临近的虔州一带,因其是来自远处的淮盐销区。
  这对于百姓来说,是极大的苦楚,不仅盐价贵,而且连吃盐的地都没得选。
  不过,对于李嘉这个穿越者来说,打败私盐太简单了。
  首先,不限制区限,让盐可以四处流通,从而降低盐价。
  之后,大规模的生产海盐,比如晒盐,让官盐价格再次降低,直到与私盐比齐。
  这个时候,官盐与私盐价格差不多,私盐自然无利可图,盐贩子得饿死。
  等到了这时,官盐就统一天下,想怎么涨价就怎么涨,百姓只能吃。
  这一套互联网思维下来,谁能撑得住?
  不过,李嘉自然不会做这种事,食盐不仅是赋税,还是稳定国家的重要利器,在赋税与稳定之间,他当然会选择稳定。
  “陛下,这般,这般官盐会乱套,朝廷赋税大量流失……”
  邓斌慌了神,他不懂皇帝的想法,这与他惯有的思维相悖。
  “你还是不懂啊!”
  李嘉摇头,站起身,缓步而出声:“唐末以来,盐枭盛行,前蜀王建、吴越王钱缪等,皆是这般,私盐盛行,官盐滞销,朝廷盐政几乎半毁,而百姓也没有吃到好盐。”
  “朝廷和百姓都没有得到好处,反而便宜了中间商、盐枭,与其这般,反倒不如薄利多销。”
  想到这,李嘉不由得雄心万丈道:“若是天下百姓都吃得起盐,那么即使每斤盐所获不过十钱,那每月就是数亿钱,借之而灭天下盐枭,岂不美哉?”
  当然,这是一种理想状态,盐税一直是封建社会的半壁江山,就算李嘉自己忍住了,子孙后代也忍不住这般的暴利。
  邓斌很明白其中的道理,皇帝这般话,其实只是设想罢了,并没有实际的可能性。
  只是,皇帝最大,他得忍住。
  “朕有意,设置巡盐御史,巡查督办天下盐运之事,而你,就兼任这个巡盐御史之职,首先,就是看管盐场,再重新划分盐区,如莱州湾之盐,不仅可售沿海州县,也可售往内陆。”
  “陛下,这赋税之事,不是转运使司吗?”
  邓斌听到这般言论,你这改革,比我的还猛,他只能无奈地说道。
  “不,巡盐御史,主管的就是盐政,至于,盐税则归属于转运使司衙门。”
  明白了。
  邓斌恍然,说白了,他这个巡盐御史,主管的是行政日常,然后由转运使收税,相互督察,避免腐败。
  身上加负担了,这感觉挺好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