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章

  两人相谈正欢,观点也达到了一致,周国,是不可能再复立了。
  所以,对于唐国的期待,就又成了他们的话题。
  “听闻其是前唐睿宗长子,惠宣太子、薛王李业一脉,也不知真假。”
  范质摇摇头,轻声问道。
  魏仁浦博闻强记,能言善辩,又是长者,知晓得多,故而有此一问,当然,这是为了法统,判断其根基深浅。
  “应该不会有错。”
  魏仁浦捋了捋胡须,说道:“岭南李氏,乃是清海军节度使李知柔之后,其为官四十年,也是有据可考的,而李知柔,祖父嗣薛王李邃,父亲嗣薛王李宓,睿宗之玄孙。”
  “李氏聚族而居,不可能假冒。”
  “而李氏,又如东汉末年的汉昭烈帝刘备,中山王虽然子嗣繁多,封侯者众,但其祖辈世代居于涿县,族谱有据可考,古人深信不疑,而如今却怀疑者众。”
  “有趣,有趣。”
  听到这番话,王溥无奈地说道:“道济兄所言甚是。”
  随即,两人又讨论了一些,达成了共识,出山与否还是两样,但定要保住世宗血脉。
  这时,突然有家奴禀报,说是赵宰相的仆从求见。
  “这倒是奇怪了,平日里不曾来往,如今怎么叫我前去?”王溥笑道。
  “这还用说吗?定然是因为唐军。”魏仁浦捋了捋胡须,大笑道:“齐物,可愿与我打个赌,我的家中,也有赵府之人。”
  “道济兄能掐会算,我是比不了,还是接见一番吧!”
  王溥摇摇头,连忙拒绝,惹得魏仁浦再次大笑。
  果然,其家仆就是为了请其去相府的,魏仁浦也是如此。
  两人相视一笑,随即联袂而去。
  也不知这三人商议了什么,第二日,汴梁城门洞开,数千唐军直接入内,接管了城门街道,排除危险。
  随即,文武百官数以百人,列道相迎,至于普通百姓,根本就没有资格相见。
  乱世以来,规矩自然松散许多,在等候的时间内,百官们虽然站立着,但嘴巴却抑制不住的讨论起来。
  “却说,唐军纪律严明,从洛阳到开封,数百里,竟然没有一处村民被害,果真是王师啊!”
  “这还用说吗?咱们的禁军虽然打仗厉害,但那军纪,一脉相承,陈桥兵变那会儿,要不是官家三令五申,咱们汴梁,早就又毁了一次。”
  “话说这般说,但说不定也是装的。”某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我就不信,天底下还有这般的军队,其不过是为了夺取江山,故作姿态罢了。”
  “就算是故作姿态,也是难得。”另有人说道:“能做到这般的,也没有几个啊!”
  此话一出,众人表示认同。
  “此战乃剿宋助周,这郭周,可能活过来?”
  “这可是江山社稷,岂能这草率?糊弄不知深浅的无知乡民罢了,这中原,再次姓李了。”
  “姓李?那李存勖那个,可被认同?”
  “其虽然是沙陀人,但也被收录宗籍,应该是宗室,怎能不算?”
  “屁,都说其是沙陀人,虽然姓李,但血脉不同,怎能承认?”
  讨论声不绝于耳,赵普位于前方,自然听不到这些低级官员的吵闹,他也起了八卦之心,对着魏仁浦问道:“魏公,这唐皇听说年轻气盛,英武不凡,也不知其脾气秉性如何?”
  “其人爱新奇,屡屡有出人意外之举,你看那转运使司,科举分级,都是破天荒的大事,应该不好伺候啊!”
  “话虽如此,但其崇文尚道之心甚诚,科举一道,大收人心,而且,其与前唐不一般,另树新风——崇尚孝悌。”
  范质忍不住插话道。
  这俏皮话,让赵普、魏仁浦忍俊不禁,强忍着笑意,肚子都快破了。
  就这般,足足站立了一个多时辰,晕倒了数个年老体衰的官员,吉时终于到了。
  呼啦啦的骑兵,全部着甲,在阳光的照射下,玄甲不住地反光闭眼,让人目不暇接。
  这是在昭显大唐的军威。
  在这个乱世,人们一向畏威不畏德,强盛的军力才是王朝的统治根基,此时自然不例外。
  “臣等参见大唐皇帝陛下——”
  数百官员一起跪下,红紫绿,青色太低,不够格,三种官袍的颜色,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的灿烂。
  李嘉身着铠甲,策马而来,望着跪伏的百官,他心情激动,不由得朗声说道:“诸位请起吧!”
  “自今日起,宋国,已经亡了,君临天下的,乃是大唐。”
  “即今日起,百官一律既往不咎,主动归顺者,暂居其位,一切如常,我希望这偌大的汴梁城,能够恢复如往日。”
  随便说了几句安抚人心的话,李嘉就纵马而入东京城,甩开那些官员,直接走上御街,直来皇宫大内。
  东京城人烟嘈杂,还不如狭窄的皇宫安全,至少,李嘉是这样觉得的。
  至于许多人以为他贪恋美色,这种子虚乌有的事情怎么可能是真的。
  说实话,够资格能够见李嘉的,只有赵普,王溥,魏仁浦,以及两个参知政事,薛居正和吕余庆。
  这五个人才是整个百官的代表,掌控了他们就等于掌控了百官。
  “如今,汴梁改姓李,一切都得恢复如常,就像我刚才说的那样。”
  李嘉坐在龙椅上,居高临下地说道。
  “陛下,汴梁人口众多,若要安稳,只需要粮草就够了。”
  赵普首先发言。
  “粮草何来?”李嘉微微一笑,看着这几人,不由得考量道。
  “淮南——”范质,魏仁浦,赵普异口同声的说道。
  “这般啊!”李嘉点点头:“如今坐守淮南的,只剩下王审琦和李处耘了,又如何呢?”
  “如今宋国覆灭,两军如同孤魂野鬼,只要赵相公书信一封,其必然归降。”
  范质轻声说道。
  “赵相公可愿?”
  “微臣自当效力!”赵普连忙点头,说道:“但微臣乃是文人,武人必不信,还望陛下明发圣旨,以释其兵!”
  若真是一封书信,降了数万兵马,赵普还真是睡不着了,这可是皇帝最大的忌惮,这功劳乃是催命符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