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 外松内紧的防御
少将严令各部队不得在前进途中减速,以免掉进火网,吃大亏。他预料到中国军队的远程火力一直在监视自己,但是由于距离相隔太远,他们无法对运动中的目标进行覆盖,所以停在原地是自寻死路。
此时的空中的大规模作战正在缓缓拉开帷幕,印度空军的米格29K型战机,利用林淮生主防空阵的防御空隙,一举突入了机场上空,而拉巴拉斯此次突袭的主要目的,除了截断运输线,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瘫痪贾布瓦周边的防空体系,主要攻击对象是相控阵跟踪雷达。他一路赶来,只发现了错开时机出现的对空搜索雷达,显然大型的制导雷达阵面没有对象自己,显然是一个好机会,同时对于找打目标而言也是一个麻烦,他需要靠近一些,才能从那部雷达侧后探测到辐射。
中国空军的运输机,显然又应变的预演没有陷入空中管制的混乱,但是转移仍然稍嫌有些迟缓。拉巴拉斯中校抓住机会,向着最后一架降落中的运输机发射了导弹,他的机载雷达尚能识别低速进场的运8型飞机。但是导弹主动飞临时,已经无法识别减速落在跑道上的飞机了。
2枚导弹从运输机后面200米处飞过,击中机场北面的一片茶园。拉巴拉斯倒是没有想到从南面的突破这么容易,否则应该多带一些炸弹来了。随即告警雷达声音大作起来,松散的编队,几乎同时被无法识别的地面制导雷达盯上,此前的一架战机坠毁时还来不及向编队汇报贾布瓦周边有近程防空火力埋伏。
拉巴拉斯赶紧呼叫整个蟒蛇编队立即向上拉起,并向各个方向转弯。虽然下面埋伏着的防空系统不知底细,不过根据经验,必然是炮弹合一的系统,对付这类发动机工作仅仅几秒钟的短程导弹,加力逃脱和必要的滚筒动作,就能有效避开锋芒。
按照出发前任务简报中的分析,蟒蛇编队知道,机场周围应该有至少一座中程野战防空系统是主要的威胁和打击目标,不过这部系统的相控阵制导雷达一直对着大约正西的主要威胁方向,那是苏30MKI部队出击的区域,想必此刻正在激烈的对峙中。
大部分米格29都因为及时的动作,逃出了近程防御系统所发射导弹的费飞行包线。当然也有一架慢一拍的,正好撞进一辆红旗17导弹的攻击区域。这架米格29恰好从3.5公里外飞过,没有及时破坏跟踪。
迅速旋转的搜索雷达下方,发射塔迅速转动,始终将前部的制导雷达对准目标,强大的照射使的这架飞机难以脱身。米格机拉起时,已经晚于导弹发射,剧烈的锁定报警声中,飞行员再次处置失当,向着黑漆漆的地面俯冲,以期待获得速度。
在这样来回的折腾中,2枚导弹已经拖着曲折的尾迹,转眼到了跟前将这架昂贵的米格29K击毁。由于弹头威力不够大,飞行员仍然得以及时跳伞,等待他们的是下面几千人的机场守备部队。
林淮生在排定空运次序时的轻重缓急,完全按照他的思路,尤其在选择防空系统时,他放弃了一些远近、高低一把抓的大而全系统,而是强调防御系统的数量和机动性。于是在第二夜的空地对抗中,他将要面临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对手的S300系统几乎可以覆盖到贾布瓦以西很近的区域,而他的系统则在距离上表现的要孱弱得多,当然这块短板也决定了他的防空火力具备特殊的优点,其一是强大的生存能力,其二是在中低空的密集火力。当然处于整个防空系统核心位置的大型制导雷达及其配套电源部分,仍然只有两套,他面临的主要难题,就是在不关机的情况下,完整保护这两部雷达。维持他除了安排了红旗17系统进行防御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电子欺骗手段,但是无论如何,这场不关停雷达、不转移阵地的防御将,将会异常的惊险。
数辆红旗17导弹车的一轮发射,命中率只有百分之十六点六,但是却破坏了敌人的空中队形,使得拉巴拉斯编队陷入各自为站的境地。从北面赶来的中国空军战斗机部队,分散成几队,企图对落单的敌人战机展开优先追击。情势紧急,中国预警机冒险越过控制线,直接飞到尚有印度陆军驻守的所谓边疆地区上空,以弥补监视/指挥上的漏洞,而印度的一架费尔康预警机也飞跃了西古里走廊,向着提斯普尔逼近。
这是印度空军尚能出动的2架大型预警机中的一架,也是为了这次豪赌,而增加一份筹码。
队友迅速地在长机拉巴拉斯的显示器上消失,但是电台仍然可以呼叫,在没有预警机支援的情况下,单机之间的数据链经常会出一些问题,比如无法显示彼此的位置,这些问题俄国人始终没有解决妥当。拉巴拉斯只得在电台里呼叫立即收拢队形。他可以感知有一架中国预警机就在北方向,这意味着自己将面临重大困境,此刻蟒蛇编队凭借各加战机的雷达只能看到零星的对手出现,而躲在暗处没有露面的,必然是大部分。
“蟒蛇2号,记住主要任务。立即摧毁地面雷达。我掩护你。”拉巴拉斯呼叫了两遍。如今中国人核心防空阵地核心位置的相控阵雷达正对着西面,他可以从侧后探测到其电磁辐射,似乎是一个下手的机会。
“蟒蛇2号明白,立即展开攻势。”
四周的状况不明,地面一片漆黑,但是主要任务绝不能拖延。尤其敌人马脚已经显,不能放任其弥补差错。他转弯扑向目标,于是机场附近的近程防御系统再次出现,并且大部分已经从记录的位置上改变了,简直防不慎防。战机不敢造次,只能在很远的距离上草草发射了2枚反辐射导弹,让其自行追踪变化无常的副瓣辐射能量,希望能撞一下大运。
印度海军飞行员不知道,中国军队在短短的24小时内,已经在贾布瓦周边几百平方公里内,完成了完整雷达网的组建,并且在主要雷达周围布置了告警反制设备和硬打击手段。这是林淮生的参谋部经过长期推演后得出的策略,简单说,参谋部没有浪费运力,输送一部大而全的设备,他知道自己将面临超过260°的敌人空军攻击扇面,并且有一相当部分地区是很有利于敌方低空偷袭的,所以他的防空体系牺牲了距离,但是近距离上面面俱到。
此时,主防空阵地一直通过2部警戒雷达监视着逼近的敌机,碍于正面三倍音速中队的同时来犯,相控阵制导雷达没有关机走人,而是硬着头皮持续跟踪西面敌情,只是逐步采取副瓣对消措施,减低敌机截获机率,同时附近的雷达诱饵准备开机。
果然第一批仓促发射的反辐射导弹,一经转弯,就错过转眼即逝且宽度很窄的波束,甚至没有等到近距离防空武器或者诱饵登场,就飞出战场。
眼看机场东面的敌人将要进行第二轮更近的冒险,但是此刻,从西面接近的新一个批次敌机竟然稍稍后退了,指挥部一眼看穿两支敌机编队间完全没有协调,于是决心冒险由另一部雷达接替对西面敌机的跟踪。
空中的蟒蛇编队,正在适应地面主要捷变频雷达的变化,准备致命一击,但是雷达突然消失了。于是编队被迫转向另一部搜索雷达,如果能够得手,也能让中国人的防御瘫痪一阵子。
这一次拉巴拉斯队长决定亲自发射了反辐射导弹,他稳定盘旋,将机头对准辐射源位置,以在交大的夹角上过早开火,导弹找到不到目标。这一过程中,远处的敌人战机雷达,对他形成了跟踪。但是他仍然坚持到反辐射导弹完整适应了敌方雷达的频率及其他特征,才发射了导弹。随即他立即拉起规避,几下摆脱了跟踪。
反辐射导弹没有任何的转弯,径直飞向目标,眼看势在必得,但是那部搜索雷达突然改变了转速,同时以频率捷变和波形变化,破坏对手的信号采样以摆脱锁定,同时部署在1公里外的辐射诱饵不失时机的开机,昏了头的敌人导弹迅速偏离原来航线,转向了假目标。
由于印度掌握的俄制反辐射武器,中国军队一点都陌生,所以林淮生才敢于进行这么大胆刺激的开机对抗措施,所谓技高人胆大,不外乎是知根知底。实际上,这些演练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秘密展开了,以至于今次印度空军出动的威胁,比预计的甚至还低了一个等级,按照林的准备,即时雷达网损失一半,仍然可以保持完整的对空监视。当然,这样的考验或许不会来了。
拉巴拉斯已经没有中距导弹了,但是他不想就此退出战斗序列,尽管在没有预警机支持的情况下,继续留在这里几乎没有胜算,但是他知道今天仍然是最关键的一天,或许将决定未来100年,中印两国的国运,他不能坐视胜利的天平向敌人那边倾斜,于是向着漆黑的正被方向飞去,期待用雷达截获敌人。这样反常的举动,倒是打乱了预警机的部署,于是预警机专门调来一架歼11来拦截这架米格29。
地面上,几百人的工程兵部队,正打着手电筒,乱哄哄地搜索着刚刚落地,躲到树丛里的印度飞行员,一派围猎兔子般的轻松景象。实际上,仅仅隔着20公里,大约2个营的印度装甲部队,正在步步紧逼过来。而在空中,印度出动了几乎所有能在24小时内集中起来的战机,展开孤注一掷的反击,虽然先期的攻势协调不力,但是一架预警机正进入位置。这一战中国军队虽然紧握先机,但是敌人展开的反击仍然有彻底翻盘的变数。
这一天徐景哲只睡了2个小时,但是很奇怪,当他坐到闹哄哄的指挥中心时,立即就变得精神矍铄起来。司令员正背着手在地图前来回转,他想,提斯普尔的查古耶应该也差不多吧?
四面的信息汇集到此,紧锣密鼓的指挥也一一展开,临时的应对是要为退回来的运输机,腾出临时机场。它们不能回出发机场,以免打乱次序,暂时只能去西藏机场,等待战情的进一步明朗。好在中国军队的准备远比敌人充分得多,大部分情况都在控制之内。
“敌人的空军出动达到上限了。可谓精锐净出。我们的兵力有些紧张啊。”司令员走过来说道。
“根据历次演习摸底,我们已经预料到了敌人可能在行动24小时后,也就是今晚,会将主要空军力量投入到这一带。”徐景哲说道。
“你看,然后会怎么样?”
“长远看,这么狼狈的反击,对他们在其他方向上都有战略上的伤害,6个小时后,巴基斯坦那里很快就要发起一次空中反击,初步决定为直接攻击印度旁遮普境内的目标。”
“嗯,时机地点选的很好,算是逼近新德里了。”
“他们现有的兵力是不足以在这么多方向上展开的,这是一个无解的难题。而且,补充的速度远远不够,将会导致他们的空军规模,最后会变得越来越小。按照这些天的损失推算,一个月后,他们的空军将有一半的中队无法出动了。”
“嗯,很好。对了,奎达以南怎么样,斯潘加有什么动作?”
“原本对奎达的攻势已经取消了,但是新德里还没有动这部分兵力的意思。印度与美国在俾路支省控制权的讨价还价还没有结束,目前卡在联合训练俾路支自由军的问题上,印度希望用美国出枪,他们出人的方式。不过美国已经暂停了这个项目,最新的说法是巴基斯坦情势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