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僧多米少

  面对朱寿咄咄逼人的问话,廷臣们愣了一愣。
  以三位阁老为首,大家整理官服和仪容,下跪请罪,“臣殿前失仪,望殿下恕罪。”
  朱寿有各种办法对付官员,自然不会像先帝一样,揪着这种小事不放。
  他不耐地挥挥手:“时辰不早了,御膳房备下了晚膳,诸位暂时歇歇,吃好了接着再议。”他做出一副没有结果不散朝的架势。和后世二十年不上朝的嘉靖、万历比,他算是不错的了。
  廷臣们苦闷不已,一天时间怎么可能讨论出结果。太子就是故意整他们的。一个萝卜一个坑,这涉及到一连串的官职调动、各利益集团的相互妥协。
  内侍们得了太子的命令,迅速在大殿里整出一片就餐地方,端来餐盘。
  “便饭而已,大家不必拘束。”朱寿招呼大家一起用膳。
  太子整治了光禄寺,官员们有了伙食费贴补,不再由光禄寺提供午饭。后世的中式快餐先在超市推出,很快向外辐射。棋盘街上开了多家快餐食肆,官员们经常光顾。
  御膳房的伙食总比外头的好。薛伦朝老将抱了抱拳,大口吃起了美食。食不言寝不语,文华殿只听得到细微的咀嚼声。
  朱寿吃了几口,不满地皱了皱眉,放下碗筷语气不悦,“这米口感不好。”
  “农学院那边传话,他们改良了稻种,下一批的口感会更好。而且这批水稻种植时容易倒伏,下一批稻种将避免这点。”谷大用小声回话。
  朱寿敲了敲桌子:“把上林苑监采摘的虾夷苹果分给诸位。河套送来了酸奶,也让诸位大人尝尝。”
  “是。”谷大用应声退下。
  正在吃饭的廷臣们竖起耳朵,听着太子和谷大用一问一答。
  等苹果和酸奶送上,户部尚书韩文装腔作势地问,“这虾夷苹果个个长的拳头大,是上林苑精挑细选的贡品吗?”
  上林苑监是朝廷里不起眼的衙门,主官监正仅仅为正五品。。掌管园林、畜牧、种树之事,出产的牛羊、瓜果用来祭祀,或是供给宾客和光禄寺所用。
  但自从太子让农学院把培育的粮种送上林苑监种植,上林苑监入了大家的眼。监正成了很多权贵府上的座上宾。
  大家早就从监正嘴里得知虾夷苹果的出处。农学院把虾夷的苹果种子,和大明的苹果杂交培育得来。虾夷苹果个大甘甜,放置时间长,是优良的果树品种。
  而酸奶,是因为河套牛奶保存不易,农学院用发酵的手段得到的一种新饮品。为了推广酸奶,太子让太医院院正四处传播酸奶有益于肠胃,60岁以上京官每天能从超市免费领取一盒。
  太医院院正倒没说大话,常喝酸奶的确有用。韩府每日都会从超市采购酸奶。
  让韩文心酸的是,自从酸奶在大明各地打开了销路,河套户部又扩建了库房。这次天灾让户部好不容易塞满的银库、粮仓空了一大截。若下半年天有不测,户部不得不拉下脸从河套调银。
  河套依靠农牧业富足,让韩文产生了想法。他想在户部另立专管农桑水利的农科。这些年来天灾不断,户部也应该重视粮食生产。
  户部的前身是秦朝设立的大司农。到了元代,大司农仅仅作为专管农桑水利的官员。明朝废止了大司农。虽然在习惯上,外人也会把户部尚书称为大司农。可户部尚书把大量的精力用来管理财政,很少会关心农事水利。
  “虾夷苹果是农学院培育的新品种。经吐鲁番、云南、陕西几地的官员申请,本宫把种子给了他们。几年后大家能在市集上采买到。”朱寿翻了翻白眼,装着不知道这事在场的都知情。
  韩文心里吐槽:如果地方官员一申请,太子就能把良种分下去,各地官员早就疯狂递折子。
  他朝朱寿拱了拱手:“农学院育种,种子铺售卖,技师指导购买种子的百姓耕作。极为繁琐。殿下的出发点是好,但没有统一的管理,执行起来怕会出现各种麻烦。臣提议在户部下设农科,专管全国的农桑水利。”
  韩文瞧了瞧太子的脸色温和,壮起胆子继续说,“永乐初年江南各地设置治农官,由州府的通判、县衙的县丞兼任,专门负责兴修水利、劝导农桑。当初效果斐然,可久而久之治农官成了催粮官,逐渐被百姓嫌弃。臣以为,治农官有存在的必要。”
  “臣特意向负责殿下田庄的魏彬魏公公讨教,田庄能高产,得益于统一化的管理。地方上各户田亩数量不一,有百姓家劳力富裕,也有百姓家缺乏劳力。如果有治农官指导百姓耕种,效果会更好。”
  朱寿很认真地思考了韩文的话。
  他威逼利诱宗室和朝廷把田庄、官田交由他管理。无法保证下一任皇帝也有弹压各方的能力。在后世信息大爆炸的时候,还有一些地方思想落后,更不要说明朝。的确需要有专门的官员指导百姓耕种。
  韩文见太子意动,不由得心中窃喜。
  其实要育种技术也没用,技术是农学院的技师研究出来的。鞑靼偷走的育种技术又有了改进,可鞑靼不可能再有机会偷走新技术。朝廷与其挖空心思从太子手中要培育技术,还不如直接和农学院合作。
  如果良种能在朝廷的掌控下推向各地,对大家都好。
  屠滽出列:“臣赞同韩尚书的建议。不过臣认为治农官应该下乡,教会村里的农民用最合理的种植方式耕种。县丞一人不足以担当。朝廷可招收大量的治农官,给予吏目的待遇。”
  在场的人都知道,‘皇权不下乡’是太子的心病。皇家商行在太子的示意下,以县城为中心,逐渐向乡间辐射。几十年后,太子很大可能会改变这一情况。与其这样,还不如让朝廷协助太子,把朝廷的权利延伸到乡村。
  朱寿眉开眼笑,脸色和悦地说,“设置农科、治农官稍后再议。今日我等还是把人选定下来。”
  “是。”韩文一脸喜色。听太子口气,这事有希望了。
  “老臣举荐陕西都指挥使总兵官彭清。”接任谢铎国子监祭职位酒的林瀚突然出声,“彭将军是榆林人,又在陕西任职多年。乃是威宁伯手下的悍将。彭将军的资历比在座的诸位都高。”
  瓦解鞑靼人势力,榆林卫功不可没。林瀚推荐彭清的理由正当,令人无可辩驳。
  “可。”三位阁老首先赞同。
  武官方面也没人反对。
  “第二个人选便定下彭老将军了。”朱寿一锤定音。
  或许是解决了心腹大患鞑靼人,原本应该离世的彭清身体越活越硬朗。彭清从先帝朝起驻守陕西,是硕果仅存的老将。的确是非常好的人选。
  薛伦急了。军机处大臣一共三个名额,如今已经去了两。而且都不是勋贵。
  “殿下以为臣如何?”薛伦直接问朱寿。
  朱寿笑呵呵地道:“本宫以为,阳武侯不错,新宁伯也不错,定西侯、武靖伯都是不错的人选。”
  薛伦尴尬地笑了笑,太子说了等于没说。
  “老臣愿辞去吏部尚书,应征军机处大臣。”马文升出其不意地道。
  薛伦气急:“你们文官作弊!”
  已经僧多米少了,文官还来凑什么热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