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节 倭人分粮

  大唐皇帝李二推迟了自己出行巡视的时间。
  因为天英阁的借口,希望可先在大唐皇帝的指导下尝试监国的流程,如果有什么不足之处可以再更改,这样对于朝政来说是极大的好事。
  整个大唐到处都在稿建筑,不仅仅是倭人,来自高句丽、百济、南洋的劳工在各工地忙碌着,自然是大唐人第一等待遇,半岛三族的二等,倭人与南洋三等。
  从第一位上船的倭人劳工开始,倭岛已经有接近七万劳工去了大唐,被分散了几处工地在干活着,时间也差不多过去两个月时间了。
  倭岛之上招人的速度在变慢。
  许多想挣一份钱的倭人已经开始往东走,在接近大和中都城的地方都贴上的招工告示。
  王霸的船队终于将自己领地的新米装船运到了广岛等几个港口。王霸得到的可不仅仅是在这些港口招人,而是连通商权都一起拿到了。这里大唐的商人也多了起来。
  昨夜,就有专门的倭人小吏走乡窜村的高喊过。这是到了领粮的日子。
  许多倭人都带着一个竹制的小架子,可以背着,然后能放两石米,用绳子再绑在架子上。天不亮,码头上就排了足有几千人,有些人距离远的昨夜听到消息就带着饭团出发了,走了几十里路赶到了码头。
  广岛的码头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也作了扩建,从勉强停一条船,变成了可以停两条船。同样是勉强停进来,还需要在靠近码头的时候,靠人力拉绳子让船靠岸。
  “下马村!”有倭人小吏站在高台上,用铁皮卷成的喇叭高喊着。
  普通的下等村民是没有正式的名字的,但也有着自己用来称呼的,被倭人贵族称为贱名的名字,或者说是一种代号吧。
  一个个的叫着,排着队一个个的上前来。
  那倭人小吏又在高喊着:“这是发的干活头一个月的米,大唐的贵人有打赏,所以干的好坏总是有个区别的,需要花些日子来计算,也需要花些日子把米运过来,所以都不要闹,听大唐的贵人吩咐。”
  无论如何,总算是有米发过来。
  倭人原本就没有什么可闹的,倭岛的领主让他们干活却是根本就没有发过半粒米的。
  许多倭人先是上船下货,然后在这里开始封装,带着草编米袋的不在少数,就算没有带米袋的,也背着许多用于编米袋的草过来。不用人指挥,许多人就坐在地上开始编袋子,这袋子的编法或者说大小,已经印在普通倭人的生活之中。
  负责发米的只是船上的几个普通的,认识字的船工罢了。
  叫名字,一口就叫了十个,那倭人小吏赶紧去应了一声,高喊着十个名字。可许多人却是有些茫然,因为一个村子,同名的人不少。原本就是贱名,许多人叫法都一样。什么一男,大男,二男之类的。
  “当时签定合同的时候,每个人发过一个竹牌,对上那面的编号。”
  编号,这倭人小吏也不认识上面的数字,更不知道如何发音。
  “让这个村子所有人都过来。”
  一个村子去当劳工的,也不太多,一般就是几十个人。
  “叫二男的都出来。其余的人每人领一包走!”
  分粮食很容易,一石米装上,这可是上等的好米,当下这里就有倭商在收米。一石这样的米,可以换到一石陈米,再加几斤糙米,依然是以物换物的方式。
  也有大唐的人在暗中打听着这些商人的来历。
  叫二男的有七家,核对编号之后,其中五家去领一包米。
  “你,五十包!”负责发米的船工指着其中一个用汉语说着,那负责翻译的倭人小吏听着就呆了,五十包,是不是听错了。当下就一脸恭敬的问着:“您刚才是说,五十包?”
  那船工也懒得解释,指着那已经打好包的米堆:“从这里开始,然后到这一包。都是他家的,告诉他,那个二男作了领二百人的小队长,有些功劳,所以米五十包。”
  那一家人听到五十包米,差一点晕倒。
  五十包,他们可是背不回去的,这么多的米要怎么办。
  都是同村的,自然要帮了把,村里人都愿意帮着他把米背回去,有这么多米了,自然也不用去把精米换成陈米了,回去可以放开了吃。
  正在所有人商量着自己搬米的时候,最后一个叫二男的家人被船工叫到了桌前。
  一只袋子被从筐中拿了出来,直接就在桌上打开,满满一袋钱币。“你米五十包,钱一千枚。你不要钱的话,再给你一百二十五包米。你自己选。”那倭人听不懂,翻译之后,依然是一脸的迷茫。
  这个钱可以干什么?
  倭国到现在还没有钱这种东西,他们的货币就是米,或者是布。象税收就是1户交纳庸布1丈2尺,庸米5斗。所以还是以物易物的时代。
  这么漂亮的,亮晶晶的小圆片代表着什么?
  只有与大唐作过生意的商人懂,可普通的倭人那里懂这些。
  “要不要钱,不要钱的话可以给你一些布。粗麻布可以换到两匹、白麻一匹、丝割半匹。你看着换,要什么你开口。”
  那倭人还是一副发呆的样子,那怕翻译给他讲的非常清楚了。
  负责发米的船工眉头已经皱了起来,他不是怕麻烦,只是大唐有大唐的规矩,用秦王殿下的话说,我们可以把倭人当牲畜去用,但答应的工钱,应该发的赏赐绝对不能少,这不是对倭人的信用,而是身为大唐人的傲气,大唐人为自己的信用负责。
  无奈,这船工叫人从船上搬下了许多零碎的小东西。
  专门有一个懂倭语的对这倭人解释,他可以领到多少东西,就算不要米,也可以换成其他的。
  “下一个村子。”
  几乎每一个村子都有那么一两个拿到比普通人更多的米。
  超过普通人的那些,少则有五包,多的有上百包米。
  “头,那个倭人想要两个罐头,还有上次的香饼一些。再要一匹粗麻布,还想要一根针,一些线。”
  “针,给他一包。”负责发米的船工很随意的摆了摆手。
  针这种东西,靠铁匠打,然后再磨,可是一个很不容易制作的小东西。而且真正的好针都是钢的,所以一根针在飞鸟时代的倭岛,那是贵重物品。
  就是放在武德年前的大唐,一根钢针也值两文钱呢。
  可现在,工业化生产,有专用的冲压机,以及滚磨的机器,十根一包的针才要一文钱。
  当那一位满脸堆笑的接过他要的东西,竟然跪在地上给发米的船工磕了一个头,这才招呼着乡亲帮着把东西抬回去。
  下午的时候,另一个高潮出现了。
  “长安暴雨下了三天,秦岭修路的工地上第一个扛着沙袋,冲上去。并且及时用油布盖住了水泥堆那漏雨的部位,秦岭工地大管工特别加赏。”
  旗帜性人物。
  这是最初李元兴提升席君买用的方式,这一招在大唐上层的圈子时已经有许多在使用了。
  为了收服倭人,自然要选择出一个旗帜性人物。
  一百包米、一匹普通的丝绸、两匹细白麻、精致的鞋子两双、衣服两身、水果罐头两个、肉罐头两个、赏钱三千、外加一个卷轴。
  “赏钱留下吧,这钱币可以换许多大唐的商品。这个卷轴要拿好,这是你们家的通行证,未来一年之内,凭这个卷轴家里可以有三个人去长安一游,也可以去工地探望。所有花销都由我们负责,想买些东西,这三千钱可以买不少,凭这个卷轴可以用大唐的物价,不需要加异邦税。”
  去大唐,可以探望工地上的家人,还可以一游长安城。
  这个赏赐震惊了所有倭人。
  前面船工在继续着他的工作,而靠近船的位置,有几个大唐人已经聚在了一起。
  “头,查清了。好几个商人都来自大和国都城,还有许多人在不断的打听着咱们的事情。从这个情况上看,大和国已经注意到了咱们大唐。这一次打了赏,怕是很快就会被大和国那边知道,看来有必要派人去一次他们的都城了。”
  为首的那个低着头:“以什么理由去呢,咱们想混进去也不容易,咱们最低的一个,也比倭人高半头,混进去不容易。”
  “那么,靠收买倭人怎么样?”
  “时间紧,万一收买的不可靠怎么办?”
  几个人在低声商量着应对大和国的办法,同一时间,就在码头外一处草料堆旁,几个倭人也在讨论着。
  “内海这周边几国,几十个领主都和唐人有来往,许多人还花大价钱买了许多唐人的武器。他们领地的人在唐人按这样算来,每个月少说也有几十万石米,他们有武器,有粮食。难免不会和出云那里一样,和王城对着干!”
  “出云已经很麻烦了,要是这内海这里再反叛了,会是**烦。”
  这时,码头上又传来一阵阵欢呼声。有一个倭人过去一打听,却是大唐人让架锅作饭,每个来领米的打赏饭团两个。
  这一阵欢呼还没有结束,又是一阵阵欢呼,原来又出现了一个超过三十包米的赏赐者。
  倭人为首的探子脸色阴沉:“你们盯着,我回去上报圣德太子!”(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