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节

  宁寿县主是豫章王的长女,名怀音,今年十六岁。她生得颇为娇美,且聪颖机灵,妙语连连,逗得沈太后和众人欢笑不止。
  “怪不得豫章王看着笑容常在,家中有如此宝贝,何愁不乐?”大长公主笑道。
  沈太后亦笑,问豫章王:“我久未过问宗室之事,不知怀音许配何人?”
  豫章王道:“还不曾婚配。”
  众人皆讶然。
  “缘何不曾?”太后问。
  豫章王道:“她母亲久病,身体羸弱,怀音只愿在家中侍奉。臣也无法,凡有来问者,只得尽皆回绝。”
  沈太后颔首,露出怜爱之色,对大长公主道:“如此,乃纯孝也。”
  大长公主颔首:“正是。”
  沈太后即令人赏赐,豫章王父女二人受下,行礼谢恩。
  殿上众人赏乐闲谈,说得热闹。
  我立在公子身后,眼睛瞟着沈冲。他今日戴的是一顶青玉冠,与身上的同色纱衣罩袍相称,甚是清俊。可惜服侍的宫人有许多,他随沈延坐在对面,我一点走过去跟他搭话的机会都没有。
  公子用着膳,眼睛一直盯着上首。
  “霓生,”筵席将散之时,他让我上前,道,“你去打听,秦王筵后要往何处。”
  我说:“问了又如何?”
  公子神色兴奋:“我要见秦王。”
  又来了……我心里叹口气,就知道他这般打算。
  作者有话要说:  公告一下,本文下周一入v,继续订阅的小仙女会得到男主的吻一枚(和霓生一起做梦的时候)
  第18章 秦王(下)
  我并不太赞成公子与秦王来往。皇帝在筵上与秦王兄友弟恭,但他对秦王的防范亦是心照不宣的事实,公子想达成那肱股重臣的宏愿,便须得谨言慎行。
  公子却不以为然,道:“我乃秦王外甥,见一见何妨?我一个将入朝的议郎,莫非还要去投秦王帐下?”
  我想了想,确实。
  秦王虽然算是公子的舅父,但毕竟七年不曾见面,而大长公主这边看上去也并没有要带着全家去跟秦王套近乎的意思,公子自己去报上姓名乃是不妥。高门贵胄总要讲些面子,这般场合,公子见秦王,最好找个引见之人。
  幸好,谢浚也在宴上。他的父亲谢悯为太学博士,且与太子妃谢氏同宗,此番也全家入宫赴宴。
  我去找到谢浚,转达了公子的意思,谢浚欣然应允。
  “我记得,你叫云霓生,是么?”他看着我,问道。
  我说:“奴婢正是。”
  谢浚颔首:“你告知元初,宴后秦王到西侧凉殿歇息,元初往凉殿便是。”
  我应下,回去向公子覆命。
  筵席散后,天色还早。沈太后用膳后便回了宫,皇帝病体新愈,也精力不济,与沈太后一前一后离开了筵席。宫苑中傍晚景致正好,宾客们得了解脱,或是与熟人聚首闲坐,或是到宫苑中去游览。
  沈冲和城阳王陪着沈太后回宫去了,公子借故留在席上,却有好些仰慕者走上前来,与他说话。公子应付着,那神色,似乎是耐着性子。
  我并不打算跟着公子去见秦王,看左右没人看着,悄然走开。
  今日宴上的各色小食甚为丰富,我看着早已又饿又馋。宫厨中的庖人老张,找我算我几次命,甚是熟悉,我一直盘算着去找他要些吃的来。行宴的宫殿很大,若有心,足可谎称迷路,吃到公子跟秦王会面完再回来。
  我正跟在几个宫人后面走到花园里,忽而听到公子在后面唤我名字。我讶然回头,只见他竟不知何时跟了来。
  公子脚步甚快,未几便到了我的面前。
  “你去何处?”他问。
  我见败露,婉转道:“公子,我想去看看庖中可还有小食,去取些给公子。”
  公子兴致勃勃道:“不必去取,霓生,你随我去见西凉殿。”
  我只得道:“公子,我饿了,想自去庖厨中吃些。”
  公子却道:“你方才不是吃了许多?你还要吃什么,我让人去取来,送到西凉殿。”
  我无语。
  有太后和大长公主在,公子在宫中一向待遇甚佳,差遣寻常的内侍宫人送食取物不在话下。
  我突然又像想起什么一般:“方才大长公主让我过去一趟,险些忘了。公子先去见秦王,我随后就到。”说罢,就要转身回殿上。
  不料,还未走开,衣袂被公子扯住。
  “她叫你去不过问些家长里短,何时说不得。”公子瞪起眼,“是你教我莫与人说,我便让青玄留在了殿上,你莫非要我一个人去?”
  我:“……”
  旁边有人路过,好奇地将目光瞅过来。
  公子放开手,昂着头,恢复淡漠优雅之态。
  “快些随我去,莫教他们久等。”他低低道,声音里仍藏着兴奋。说罢,款款离开。
  我心底翻个白眼,只得跟上。
  *****
  西凉殿建在一片池畔,殿阁的花园连着水榭,虽值仲夏,却甚是凉爽。池上和风吹拂,能听到宫中的乐伎在远处缓声而歌,是上佳的休憩之所。
  我跟随公子来到的时候,谢浚和秦王已经等候在水榭里。看到公子,谢浚微笑上前。
  “元初,”他说,“我方才正与殿下说起你。”
  公子与他见了礼,旋即走到秦王面前,行礼道:“外甥桓皙,拜见殿下。”
  “你我既是甥舅,何须如此拘礼。”秦王将他扶起,将他打量,称赞道,“翩翩如玉,果有当年桓司空之风。”说罢,他笑笑:“孤当年离京之时,元初还是小童,如今已当上议郎。我虽常在边陲,仍时常闻得你的名声,方才子怀与我说起你征伐之功,真乃少年英杰。”
  公子谦道:“殿下过奖。”
  秦王颇为随和,与公子和谢浚三人在水榭中坐下,与公子说起了西北平叛之事,相谈甚欢。
  我和青玄等侍从隔着丈余跟着,望着繁花锦簇的景致,百无聊赖。
  他们谈论了一番兵法之后,只听秦王道:“石燕城之战虽险,然孤以为,其要害之处乃在遮胡关。孤观战报时,有一事甚为不明,须得元初解惑。”
  公子问:“何事?”
  “元初在遮胡关时,如何察觉了鲜卑人有地道?”
  公子道:“不瞒殿下,此实非我之功。若无霓生,只怕我等已为鲜卑人所破。”说罢,他回过头来。
  我愣了愣,只见众人的目光都跟着他落在了我身上。
  公子将遮胡关之事告知秦王,秦王听罢,也看着我,饶有兴味:“你叫云霓生?”
  我只得上前行礼:“奴婢云霓生,拜见殿下。”
  “你会问卜之术?”
  “禀殿下,正是。”
  “原是异士,不知师从何门?”
  我恭敬答道:“奴婢无门无派,不过是祖传小技,全凭运气。”
  秦王颔首,对公子道:“孤从前闻古人可凭星象贞问卜知敌情之事,尝不以为然,不想竟是确实。如此说来,元初文武兼备,身边亦卧虎藏龙。”
  公子道:“殿下过誉。”
  秦王笑了笑,继续与公子说兵法。
  他说话时,再不曾看我一眼,如旁人一般,当我是个无足轻重的奴婢。
  我转开头去,望着渐暗的天色,继续赏景。
  *****
  公子没有食言,让宫人去取了宴上的各色小食给我,盛了满满一只食盒。
  回桓府的路上,我一边吃着,一边听公子抒发他对秦王的钦佩之情。
  “若圣上当初不曾将秦王换下,河西战事恐怕不会拖过仲夏。”他感慨道。
  我说:“何以见得?”
  公子头头是道地分析:“秦王在河西时,已将秃发磐驱赶至凉州北部戈壁之中,断其水粮,几乎置于死地。后圣上令荀尚换下秦王,攻势阻断,秃发磐得以喘息,重整旗鼓。若不曾有撤换之事,秦王不必厮杀,只消利用戈壁绝境便可将他困死。”
  我一笑,道:“可若是如此,公子亦无以封爵入朝。”
  公子“哼”一声,不以为然:“那又如何,我要封爵入朝有甚艰难,又不是只有去河西一途。”
  他自恋起来的时候,万不可反驳。
  我咬一口香糕,附和地笑道:“公子所言甚是。”
  公子在宫中待了整日,晚上,他很早便安寝了。
  我躺在偏室的榻上,过了许久,才迷迷糊糊地睡着。
  在一处颇败荒废的道观里,我躲在只剩下半边的泥塑神像身后,望着堂上说话的众人。祖父一身羽衣,端坐上首,正与来宾说话。
  他每次这般装扮,再配上那副一本正经说话的声音,我都觉得好笑得很。
  我尽量忍住,可发出的声音仍惊动了坐在神像面前的人。
  那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年,身上的衣饰虽不华丽,但看得出不是寻常人家之物。
  他不满地转过头来,目光正正与我相对。
  我忙捂住嘴。
  祖父仍在说着话,声调平缓,我听得半懂半不懂。不多时,他提笔蘸墨,在铺开的白纸上写下了几个字。面前的人忙翘首围观,待得看清,哗然一片。
  我前面坐着的那个少年突然站起身来,质问道:“不知先生有何凭据?”
  祖父看他一眼,抚须道:“天意何须凭据?”
  少年怒道:“妖言惑众,是为可诛!”说罢,便要上前。
  </div>
  </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