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章 已经太晚了
萧铭也是非常关注碧蓝方舟的初次航行,让人欣慰的是中午时分,江城往返沪市和燕京的方舟都顺利落地,成功将上万名旅客运输到目的地。
那名危重患者家属还给江城航空公司送去了锦旗,这也算是碧蓝方舟获得的第一个荣誉。
在适航一天之后,盘古科技微博下面的留言增多了起来。
网友们为碧蓝方舟的性能而感到惊艳,雷暴天气还敢运输乘客飞行,这或许是和平年代人类民航历少有的情况。
碧蓝方舟稳定的航行也证明可一个问题,方舟取代大型客机成为未来空中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能够实现的。
“希望盘古科技多制造碧蓝方舟,适用于更多的航线!”
“什么时候夏国所有的航线都能够使用碧蓝方舟啊!我实在是收购的了飞机的糟糕的体验!”
“终于可以不用购买波音和空客的飞机了!祝贺夏国成为全球最伟大的航空国家。”
“恭喜盘古科技,但是有一点我必须要吐槽,票价还不是太便宜了!太便宜了我根本抢不到票啊!”
民众们的评论就会对碧蓝方舟项目最大的鼓励。
同时,高德瑞那边也忙疯了。
夏国十多家航空公司的代表最晚就根本没有走,他们一直留在江城就是想等待今天你的结果。
今天,碧蓝方舟的表现满分,燕京机场出现的事故让所有的航空公司坐不住了。
大家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共识。
现在碧蓝方舟的数量有限,所以其他航空公司还会有乘客有生意。
按照大家对盘古科技建造速度的理解,碧蓝方舟量产的时期并不会很遥远,那时候的普通航空公司怎么办?
今天下午,微博上就有一个投票,未来你出行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
三个选项:碧蓝方舟、飞机和高铁。
其中选择碧蓝方舟的人数达到了90%这就已经说明了问题。
“高总,价格都好谈,我们今天来这里的目的不会马上带碧蓝方舟回去,我们只是想提前在你这里预约,未来方舟量产之时能够优先考虑我们。”东方航空说道。
林翔航空也不甘示弱:“盘古科技能够开发出如此强大的交通工具,我们林翔航空是绝对支持的!其实我们早就看波音和空客不顺眼了,这么多年他们一直垄断着大型飞机市场,我们根本就没有话语权。
如果能够采用国产的飞行器,我们早就采用了!大家都是一家人,有事好商量!高总,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们有一批飞机已经老化即将退役,现在我们停止采购波音和空客的飞机,预算全部留给碧蓝方舟。盘古科技是否先考虑下我们?”
林翔航空此时也不敢提当初江城航空被盘古科技收购时,自己骂娘的情况。
北方航空:“我们也需要!”
南海航空:“我当地的气候变化大,急需碧蓝碧蓝方舟这样稳定性好,不择天气的飞行器!”
将碧蓝方舟向各大航空公司出售,是未来肯定要走的一步。
高德瑞并不拒绝这些航空公司,他说道:“各位稍安勿躁,未来能源公司会以正式公函的形式向各大公司发函,统计大家对碧蓝方舟的需求情况,我们会根据大家的需求情况调整我们的生产和研发计划。”
得到了盘古科技肯定的答复,众人心中才长舒口气。
很快,统计数据就报了上来。
夏国大陆地区一共52家航空公司,其中有三十家向盘古科技提出了购买计划,总数达到了1200艘。
从这个数据看来,有不少航空公司打算逐步淘汰波音和空客类飞机。
这种数量无论是放在波音还是空客都是巨单!
高德瑞并没有公布碧蓝方舟的价格,都能够得到如此可观的订单,足以说明了碧蓝方舟在航空工具的竞争中拥有着绝对的优势。
在夏国的这些航空公司中,还有不少专营货运的航空公司,他们还向盘古科技提出了购买货运方舟的请求。
沪市,东方航空总部。
半年前,经过艰苦的谈判,东方航空和波音达成协议,将在未来三年购买十架波音787飞机,用于取代已经老旧即将退役的767飞机。
一架波音787的价格约16亿软妹币,本次的订单总价是160亿软妹币。
前期所有艰苦的谈判工作都已经完成,今天是即将签订合同和支付前期的费用。
东航变卦了。
有的这个钱去买米国的波音787不如买盘古科技未来能源公司的碧蓝方舟。
经过前段时间看江城航空的试航东航了解了碧蓝方舟的性能和优势,再购买波音787就是真的傻子了。
“不好意思,拉法尔先生,我们不能和你签署这份合同。”
拉法尔在向总部汇报完碧蓝方舟发布会的情况后又被派遣回夏国,他的目的就是要稳住现有的客户。
“因为碧蓝方舟?”拉法尔今天来这里时就有不好的预感,果然是这样。
“是的。”东方航空谈判代表严飞说道:“不瞒拉法尔先生,我们航空公司已经制定了详细的碧蓝方舟购买和运行方案,我想碧蓝方舟的发布会你参加了,前几天试航的消息你也看了,碧蓝方舟是人类未来交通最佳的选择。”
严飞十分坚定地说道:“东方航空也必将成为全球安全系数最高的航空公司。”
拉法尔的脸色非常不好看,“但是严飞先生,我希望你能够遵守契约精神,我们已经签订了意向性合作协议,如果你们不签约,会有违约金的赔偿。”
拉法尔也带着波音最大的诚意而来,他说道:“今年下半年,我们公司也改变了对夏国市场的策略,实行了飞机终生保修制度。你现在购买787型飞机,未来要是非人为因素,我们公司会提供终生免费维修服务,零部件价格也将以成本价提供给你们。”
严飞忽然有些想笑,现在这些政策来了,是因为有竞争对手了,那么当初为什么不这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