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简陋的平凉礼节(一更)
八月十五。
依照沧夷的风俗,和亲公主出嫁当日的妆容,应与从家国出发那日保持一致,就如同从家国出嫁一般。
如此倒是省了好大一番功夫,只是这些宫女们就难办了。
想这谁家公主出嫁不是面若桃色,粉黛红颜的?就是寻常人家的新娘,也好歹是个喜庆的主。可偏生的,这天和公主就走这不寻常的路子!
好端端的一个端庄秀丽的新娘,却又整成个病美人似的。
淡粉的飞霞妆实在掩不住她脸上病态的苍白,艳丽的凤尾钿落在额间,更是衬得娇容失色。弱柳扶风的人儿美则美矣,可这新婚之日不吉利啊。
若是平凉皇帝怪罪下来,该如何是好?
奈何这公主也是个倔性子,她们可不愿再去触她眉头。索性这红盖头一盖,任谁都看不出什么名堂来。只求这平凉皇帝是个夜瞎子,夜里啥也看不出才好。
迎亲队伍卯时便在驿馆前停下了。
辰时一到,新娘该上轿了。
按礼俗,新娘都应由兄长送上花轿,可秦欢这一行并没有皇子随行,就只能由随行的荣姑姑扶着上轿。
荣姑姑扶着秦欢上轿时,一直用余光偷瞄着她。
红盖头一遮倒是看不到她什么神色,不过也没见她有什么动作,姑姑的心稍微安了些。
不是她太过谨慎,只是这三个月相处下来,她也知这公主是个不安分的,就怕公主年纪轻,来这异国会整什么事出来。
左右瞥了眼,见着全数准备妥当,荣姑姑示意早在外边等候的喜乐队伍起乐。
喜庆的乐声中,聂将军骑马于最前头行着,后面是五座八人抬的红幔翠盖花轿。
再往后,一抬抬嫁妆鱼贯而出,抬嫁妆的脚夫两人一抬地走着,步调时高时低,又协调一致。
只这嫁妆实在太多,一共三百零六箱,光是抬着嫁妆的脚夫便有六百余人。
绵长的队伍绕了玉京城一圈,撒了满城的喜糖和红封,惹得这城中的孩童跟着也绕城捡了一路。
到了平凉国皇城凌霄城的东城门,更是大把大把地将手中的喜糖红封一应抛了去,唰唰地一阵红封雨便落满了皇宫门前。
轿子离常宁宫还有半里距离,常宁宫便响起了一大片礼炮声,一波一波,声音直接将这喜乐声也掩盖了去。
队伍行至常宁宫门前,礼炮声早已销匿,喜乐声也渐渐停歇。
轿子落了地。
周围兀自传来一阵喧嚣声,却不似道贺,也不知发生了什么。
“贵国皇帝如此行径,莫不是欺我大秦无人!”
只清楚听见轿外聂启黎一声怒喝,秦欢黛眉一蹙。
秦欢掀开轿帘,抬脚就要出去,却被一旁的姑姑拉住。
“无妨,扶我过去。”秦欢说话时的声音极轻,却带着不容拒绝的语气。
荣姑姑只能顺从地应了声“是”,随即扶着秦欢朝聂启黎走去。
宫门前的两人还在争执着,并未发现秦欢二人走来。
“聂将军,您要这么说,杂家也没办法。这陛下的心思,又是谁能揣摩得了的?”
“你……”聂启黎平日里不是个能言善辩之人,听了这宦官的话实在只觉怒火中烧,胸腔剧烈的颤动,却硬是找不出一个词出来怼他。
只见那宦官眸子微眯,威胁道,“聂将军还是早些让娘娘往偏门处回宫歇息吧。一会儿圣上过来,若是见不着娘娘,怪罪下来,聂将军您这送亲将军怕是要多担待些了。”
聂启黎恼羞成怒,揎拳掳袖就要朝那宦官打去。
吓得那宦官连连后退,“聂将军,您要干什么!杂家可跟你说,这是平凉国的皇宫,不是你崇明国的军营!您不能这么做!”
那宦官见聂启黎在跟前步步紧逼,壮硕的虎臂已然抬起,紧握的拳头离自己只有不到一步的距离。
宦官吓得腿直打颤,那拳头上满是暴起的青筋,这要是被这拳头这么一砸,怕是脸都要给砸歪了去。
“聂将军。”
忽的,身旁伸出一只纤纤玉手握住了那凶猛的拳头。
宦官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看向一旁还盖着红盖头的新娘道,“娘娘,您看这聂将军这脾气,若不是您来得及时,老奴这脸估计都要被打歪了去。
这老奴出了什么事倒是不打紧。可这毕竟是娘娘您的新婚大典呀,若是犯了冲,得罪了神明,可别怪老奴没提醒娘娘呀。”
聂启黎愤懑地看着他,若不是秦欢将他拉住,他真是要将这人给揍得满地找牙!
秦欢将他的手拉了回来,对着那宦官轻笑道,“本宫的新婚大典?新婚在前新郎不下聘,新婚之日新郎不迎亲,不拜堂,却要新娘子往偏门入宫。
恕本宫见识浅薄,本宫在崇明国还从未听说过这般礼法,莫不是这便是平凉国的礼节?”
这秦欢说话似是谈笑,可这话中之意却是让众人都为之一惊。
连着对头的宦官都觉着赧颜汗下,无地自容,“这……”
荣姑姑见状也不敢阻拦秦欢什么。秦欢说得没错,平凉国无礼在先,若是他们今日真做了这闷头乌龟,那就是直接将崇明国的脸面拿到地上叫人踩踏了去。
秦欢将手又放回荣姑姑的臂弯上,“公公也不必太过费心,本宫是这平凉国的皇后,虽说这平凉礼节着实简陋些,但好歹也是陛下钦点。
本宫今日便是走这正门,想来圣上一向宽厚仁爱,定不会责怪本宫不从这平凉礼节。
但若公公或是在场哪位胆敢违抗本宫懿旨,阻挠本宫,这皇城中少了一两个不听话的,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吧。”
秦欢语气温柔,话语落入耳中却令人心惊胆寒。
所有人都未敢做声,俱将头埋下,连看都不敢看一眼。
荣姑姑搀着秦欢往常宁宫内走去。
聂启黎转身对着众人抬手做了个割喉的手势,随后快步赶上秦欢二人,紧随其后入了寝宫。
只这一幕,却恰好尽数落在了一人眼中。
那人孤身立于勤政殿房顶,银制的雕花面具下,眼底阴云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