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男儿心胸当似虎

  ,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中华文明源远流传,因为文字记载的缺失,上古时代先民们的情怀,已不可考。不过,自春秋战国以来,仿佛几千年蕴藏的气运突然得到爆发一般,诸子百家各类思想精华纷纷呈现于世,在这片中原大地上,奇花异彩,璀璨绝伦。
  而儒家思想,就是这百花丛中最为妖艳的一朵。到现在为止,虽然因为元召的介入,董仲舒的那一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理论还并没有被皇帝所接受,儒家的地位也还没有被捧上天去,但它学说中的某些精华,还是被很多士族有志者所深深追捧的。
  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仅是士大夫的梦想,更是每一个读书人的终极追求。其实在元召的理解中,世间学说殊途同归,最后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逐渐让自己生活的世界更加美好,达到天下安宁,平安幸福。“平天下”者,非是平定天下,而是指天下平安,世界大同也!
  而要想达到这一切,要靠什么?要靠从自身做起,即所谓“修身”。加强自身的能力,可不是只凭读书就能达到的,而是要文武兼备!
  不管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平天下,文武之道,一张一驰,缺一不可。这样的道理很多人都明白,却在很多时候,忘了最基本的出发点是修身。这样的事,越往后的朝代越严重。
  “……一个人不能没有强健的体魄和内心的永不屈服,恰如一个民族和一个王朝不能缺失尚武精神一样。国家分强弱,战力各不同,但却可以通过改良武器的犀利来弥补。人也一样,弱者和强者之间的差距,通过手中武器的保护,来避免以强凌弱的发生,生命可以得到最大的平等……。”
  含元殿中的演讲还在继续进行着,皇帝已经制止了张汤对元召的反驳,示意他退回去好好听着。因为,他想完整的听完元召到底想要说什么。
  “……说什么怕民众手中有了犀利的武器,就会发生图谋不轨,犯奸作乱之事?这完全就是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秦朝的灭亡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民众手中倒是没有武器,可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他们手中拿的是刀剑弓弩吗?不是!只不过是寻常的树枝木棍而已,可是强盛无极的大秦就这样灭亡了。所以,想依靠禁弩禁武器这种手段来使天下人驯服,是不可取的。秦朝这个教训并不远,难道还不值得深思吗?”
  “可是,元侯,弓弩这等利器,流落在奸恶之徒手中,确实是为恶更甚啊!这几年来,各地郡县报上来的几宗大案中,穷凶极恶之徒利用这些武器,给民众和官吏造成了很大的伤亡,这是不争的事实。”
  丞相公孙弘转过头来,看着元召说到。自己的提议被他驳斥的体无完肤,当然心中也是有些不爽的。
  “呵呵!丞相,所谓好人和坏人之间的矛盾,在世间是永远存在的。想我大汉朝自高祖皇帝至今,体恤民生之艰难,开创盛世之局面,而今陛下更是唯才是举,宣召明德,天下才俊之士由白衣而封者不可胜数。天下日渐太平,民风淳朴,可是依然有盗贼为乱者,此郡国有司之罪,非挟弓弩之过也!”
  皇帝刘彻在上面脸露微笑频频点头,天子是圣天子,只怪下面的人办事不力嘛!元召这句话他非常赞同,简直是说到他心里去了。公孙弘却有些苦笑,元召这家伙说话太讲究策略了,夹带上吹捧皇帝圣德的话,他也没法加以反驳啊!
  “丞相,我听说你从少时就攻读《春秋》,刻苦钻研过儒家经典,对儒家思想的精华有深入的了解,被称为高才,却是令人钦佩!”
  公孙弘正在胡思乱想,却忽然听得元召话锋一转,竟然称赞起自己来,他心中奇怪,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不过,通研春秋经书,正是他的得意之处,听他夸赞,自然有些高兴,免不得谦虚几句。
  “元侯过誉了!先贤著述博大精深,我辛苦半生也不过是略有所得而已,却当不得高才之说。呵呵!”
  元召也淡淡的笑了起来,随后他拱了拱手,语气中带了几分真诚的尊敬之意,说道:“不错,先贤的思想精华,正是需要我等后辈好好学习的。我虽然年幼,所学不精,却也读过《礼》,记得其中有句曰:男子生,桑弧蓬矢以举之,明示有事也。而儒家的孔子也说过:吾何执,执射乎!更有《诗》云: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既同,献尔发功。由此可见,弓箭大射之礼,从古至今不管是天子、士大夫还是庶人,都是相同的,都是加以鼓励而不是禁止的。”
  听他引经据典的这么一说,大殿内的许多朝臣不禁心中吃惊,重新抬头审视这位小侯爷一遍,真是没有想到啊,此子不仅武勇韬略过人,竟然连如此深奥的经书至理也研究的这么深?难道真的是能者无所不能?
  不仅皇帝和他们吃惊,就连公孙弘都是心中一震,元召小小年纪,对儒家经典已经如此精研,实在是难能可贵,不由得佩服的拱了拱手:“元侯博闻,正是此理!”。
  元召点头致谢,却并没有停下,而是继续往下说下去:“至于世间作奸犯科为恶之人,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没有能力完全清除掉的。他们有时候连死都不怕,难道还怕因为携带弓弩而致罪吗?如果今天朝廷真的制定下禁弩的法令,束缚住手脚的只是守法的良民而已。到了那个时候,为恶者依旧持之以作恶,而安善平民却失去了一种保护自己的手段。此消彼长,只会令得恶人的势力更加嚣张,而大大增加郡县的治理成本和难度,这是最不可取的。所以,禁弩之议,微臣是万万不能附和同意的,请陛下三思!”
  话音落地良久,大殿上下一片寂静。终于,轻轻的击掌赞叹从御座上传来:“元卿,此言大善!丞相及众卿以为如何呢?”
  丞相公孙弘躬身心悦诚服:“陛下,元侯高论,令人佩服!这正是谋国之言,臣愿意收回建议,还望陛下恩准。”
  随后,接二连三的赞同之声开始在含元殿上响起,不必说皇帝已经首先称赞了,平心而论,元召的一番言辞,正是堂堂正正的大国牧民之风范,但凡是持正之臣,无不从心底佩服。
  皇帝刘彻非常高兴,今天的大朝会,可以说是十分成功!决策的几件大事,都是对大汉王朝有着深远影响的。更换皇后,并没有引起大的波澜,皇帝自然清楚,元召对窦、卫两家的影响力,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开通西域举兵西征这件事,更是得到了所有臣子众志成城的拥护,这给了他很大的信心,踌躇满志,自不待言。
  相比较起这些,元召的成长更是令他高兴。 这小子一天比一天更加具有了朝廷重臣的模样。一代名臣的气度已经初步显露出来,如果他在这么小的年纪,就能开始成为朝堂上的栋梁,那么,自己以后的大汉三代君王近百年的社稷安稳,就能够得到保障了。作为皇帝来说,还有什么能比这一点更令他安心和宽慰的呢?
  皇帝哈哈大笑着宣布退朝,他兴冲冲地奔向了后宫,今天的这种喜悦和兴奋,他要去找一个人好好的分享,那就是即将成为大汉新皇后的卫子夫。他觉得,这将会是另一个全新的开始,大汉帝国,从明天起也许将会与从前再不一样了!
  接受了同僚们一路称颂和赞叹的元召走出未央宫,朱雀门外早有崔弘和小冰儿等人在等着他回府。马蹄踏过长安的街道,元召眼底掠过市井繁荣街肆间的热闹,心中情绪有着微微的起伏。
  但愿以自己的微薄之力,能够让这个时代和这片土地,变得更好些,再好些!这毕竟是汉民族后裔祖先们的栖息生活之地,如果没有这些先人们的开拓和进取,又何来后世的巍巍华夏,赫赫中国。
  其实在今天的朝堂上,有一个隐藏在他心中更深的期望,他没有表露出来。那就是他希望延续自春秋战国以来的那种“尚武精神”,永远不要在国人心中泯灭!只有一个具有烈烈威武的民族,才是一个强盛的民族。不管到了什么时候,只要这种精神深存在骨子里,那就永远不会受到屈辱和屈服。
  不仅是大汉的军人需要这种精神,身为大汉的每一个子民,也要具备这种精神。这是一种人格的自尊和自强。一个国家可以凭借此而雄霸四海、威震八方。一个人可以凭借此而独立自由、不屈不挠!既然这种尚武精神的传承,我们的祖先从来没有让它断绝过,后人又有何理由不去继承呢!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如果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消磨尽了这种威武不能屈的精神,沦为丧失了嶙峋风骨的奴隶,每天过着苟苟且且仰观鼻息的生活,那他连自身的权利都没有勇气去抗争,等到外敌入侵、国家危难的那一刻,难道能指望着这样的人拿起从未摸过的弓弩,去奋勇杀敌不惜此身吗?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绝不是一句只用来鼓舞人心的空泛口号。长安街头,阡陌巷口,元召用力拍了拍战马,踏碎残雪后,激荡风云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