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中二少女
“妈妈?”祁迷高冷的外壳终于有了一丝裂痕,她加快了脚步小跑到车边,从车窗望进去车里的确只有祁旻一人。
“来了,上车吧?”祁旻看见她闺女长得这么漂亮,就感到内心愉悦,“坐前面吧。”
祁迷把书包扔到后座上,自己坐进副驾驶系上安全带。祁旻抬手摸了摸她的脑袋,而后直接开启了车上的自动导航。
“妈妈,今天怎么是你来接我?”祁迷问道。
“是啊。”祁旻一边控制加速一边说道,“怎么了?很不常见?”
“哦,还行。”祁迷有点儿口是心非地回答道。
祁旻的确不是很经常接送她,不过祁迷之前也没有表现出多少不满。她懂事儿之后就知道妈妈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没太多时间陪她也正常。
毕竟——在她的认知里——她妈妈祁旻可是虚拟世界的造物主,对于那些类脑体的玩家而言就像是神一样的存在。
其实照这么说,她自己也应该至少是个“半神”,或者类似于封建时期公主的身份。但事实上祁迷周围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她跟类脑体公司的创始人还有什么关系,她就这么“隐姓埋名”地当着一个普通人。
至于她为什么要“隐姓埋名”,祁迷觉得这可能是与她尴尬的身世有关。
祁迷坐在车上,无聊地看着窗外,第n次在内心里吐槽自己的“身世秘密”。
虽然她妈妈从来没有明说过,也没有在任何程度上暗示过,但祁迷已经知道了她和她名义上的父亲没有血缘关系。其实发现真相也完全是个偶然,那时候祁旻才上虚拟小学的三年级,跟她名义上的父亲安东还相当亲密。当时学校里教了关于血型的知识,祁迷就在类脑体的自身档案里搜索了“血型”,发现自己是ab型血,然后在安东带她去虚拟世界的滑冰场时,她好奇地查了安东的血型,却发现是o型。
这原本也没什么,但祁迷上六年级时学习了血型的遗传规律,发现o型血的人从理论上是不可能生出ab型血的孩子的。
当时祁迷觉得这可能是个很要紧的事情,但她即使用脚指头想也知道不能往外说这种事情。
幸好祁迷对于这种事情还稍微有一点儿了解。在类脑体出现之前,人们通常都从互联网上获取知识。现在虽然上互联网娱乐的人不多了,但里面的知识却留存了下来。祁迷因为不能轻易进类脑体,闲暇时还是看了不少互联网上的内容,尤其是十几二十年前流行的一些文学作品。
祁迷认为那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应该能够反映那个时代的社会意识,那么按照那些文学作品的内容推测,安东作为她妈妈的合法配偶,应该也知道这个真相。但对于他那样儿“入赘”到祁家的人而言,知道与否或许并没有什么区别。
(注:从这里可以看出,米米同学是把那些过时的三流豪门复仇小说当严肃文学作品看了,所以才会有以下非常中二的想法)
按照那些旧时代文学作品的“经验”,像安东这样的一般都不是什么正面人物。跟高阶层女性结婚的男人,一般都没安什么好心。就更别提她还不是亲生的女儿,就更难相信安东会对她真心地好。不过让祁迷觉得还好的是,安东在类脑体公司没什么实权,在短期内大概不用担心会有类似于“篡位”的事情发生。但让她觉得不太妙的是,安东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是一点儿破绽也没有,甚至让她的姥姥姥爷都非常信任。
但是从祁迷被当做普通的十二岁小姑娘,安排到这所普通的实体学校上学来看,安东并不是无所图的。在这种普通的学校上学,她永远也不可能学会如何当类脑体公司那三分之一股份的继承人。祁迷认为可能是由于她腿脚有问题,使得她妈妈也觉得她无法胜任未来继承人的身份,但这其中很难说有没有别人推波助澜。自从发现血缘关系的真相之后,祁迷特意注意了一下儿她妈妈和安东的对话,发现他几乎每周都会有意无意地提到“不能让孩子这么累”之类的话。显然,无论她是否有可能在未来继承类脑体公司的股份,她名义上的父亲都在不遗余力地把她拉回到一个普通十二岁小姑娘的水平。
至于这样能有什么好处,祁迷觉得这也是十分显然的。安东可能没有能力坐上类脑体公司cto的位置,但她妈妈还年轻,他们以后未必不会有孩子。
祁迷原本其实不是很想当继承人,但现在看来,她反而觉得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容被别人觊觎。即使她不想继承三分之一的类脑体公司,这也应该是由她自己做出的决定,而不是被别人夺取机会的结果。
“靠,特么会不会开车啊!”祁旻的咒骂声把祁迷拉回现实。
“怎么了?”祁迷问道。
“前面那个傻缺特么乱并线。”祁旻骂道,又意识到不该在孩子面前说那个“语气助词”,连忙补救道,“不过也不能骂人,mimi可别学我啊。”
听她这么说,祁迷反而忍不住笑了出来。她妈妈还真的有点儿可爱,她恐怕不知道这所普通的公立实体学校里,那些来自普通工薪家庭的学生私下里经常说“卧槽”、“特么”之类的词。
然而她哪里知道,虽然那些小说里都吹私立学校(因为只有私立学校才可能存在富豪家庭捐钱就能上的情节),但实际上在脑机交互时代来临前,除了主要面向本科出国的所谓贵族学校,北京面向高考的重点中学里反而是公立学校占多数。她上的这所实体学校从二三十年前就是北京市的重点中学了,而且祁旻也是从这所学校毕业的。年轻人从初中开始突然广泛接触脏话,或许是避免不了的事情。
事实上,祁旻上学那会儿可能比现在还更严重。那时候有一首很有名的说唱歌曲叫《北京晚报》,她班上可能有四分之一的人都能完整背出它的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