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3 唐朝学生学霸学神怎么区分(江南v神话盟主打赏加更二)

  环顾了一周的老吏员,将诸位学子的表情都铭记于心,朝着身后五位同是监考官的吏员们一点头。
  就捧着试卷,从大殿院落中的最后侧,一人一排,依次的派发起试卷来。
  而居于人群之中的顾峥,并没有焦急。
  他一边细细的将手上的墨锭在砚台上磨开,一边在黄纸上,尝试着写下他最拿手的小楷小字。
  统一配发的笔墨,很容易在书写上出现瑕疵。
  一个才子,怎么才能在诸多的试卷中,得到考官的青睐?
  第一印象就是小字。
  干净整洁,下笔有无,一笔利落的书法,能为自己的卷面增色不少的。
  让自己安静下来的顾峥,一直到,将墨锭磨均匀了之后,才将早已发到了他手中的试卷,在面前的矮案上铺开,仔仔细细的看着此次春闱的第一部分的考题来。
  明经科的试卷,分成了两大类的内容。
  一类为帖经,一类为墨义。
  帖经者,以所习经,掩其两端,中间开唯一行,裁纸为帖。
  凡帖三字,随时增损,可否不一,或得四、得五、得六者为通。
  不但明经科的要考,就算是进士科的试题中,也是不可避免的出现其中的小部分试题的。
  因为所有唐周的学员当中,学子们所学习的知识,全部都是与政治有关的。
  其中《礼记》、《春秋左氏传》为大经,《诗》、《周礼》、《仪礼》为中经,《易》、《尚书》、《春秋公羊传》、《谷梁传》为小经。
  这些都是学子们,所必须学习的科目。
  而判断学子们的学识是否渊博,是不是具有了一定的水准?
  也是依照是否通读,并且融会贯通了这九经作为最基本的标准。
  想要从一个最基本的学院中毕业,最基本的考试,就是要通两经。
  而这两经的选择,可就是灵活多变的。
  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来选择你想要学习的经书。
  就如同现在的大学,选科与选课一般的灵活。
  比如说这通两经的标准,可以是大经中的任意一部,搭配上小径中的一部,就算是两经了。
  但是只学习两个小径的,就不能算是通两经。
  若是通两经,怎么也要将中经中的两部精通了,才算是最低的标准。
  总之,不可以有偷懒的想法。
  若是在毕业之前,大中小当中各通上一种,那么就能达到通三经的水准。
  这个时候的学员,身上就自带了一层:名为可以教书育人的光环了。
  到了一地的乡村城镇,可以办个书斋或是启蒙的课堂,而到了更偏远山区之中,就算是教出几个秀才,也是可得的。
  这种人,就是我们现在单纯意义上的普通班的第一名,年级的前十,一二本的好学生了。
  当然,这样的学生,是称不上学霸的,因为,在大唐大周,学霸们的标准,最低也是要通五经。
  通五经者,大经皆通,余经各一,《孝经》、《论语》皆兼通之。
  这就等同于是不偏科,不缺腿的学霸了。
  他们不会为政史地挠头,更不会为数理化叹气。
  抓出一门来,是侃侃而谈,翻着白眼的鄙视那些普通学生们。
  到了这个时候,那就是妥妥的乡贡举人的本领了。
  运气好的一试就过,运气不好的,三五年的也就上了。
  能来尚书省春闱的,全是这种牲口。
  只不过,在这种全国顶级的考试当中,朝内的大佬们才不会管你的小经,中经,学习的是哪一个经目呢。
  咱们九经皆上吧,省事。
  至于今年的考题,正好考到了你未曾学习过的经义?
  哈哈,活该你倒霉!
  正是因为这种坑爹的属性,真正敢来参加春闱的?才学习了区区五经?
  你逗我玩呢。
  在场的有一个算一个,不算是走门路的那种啊,皆是九经通畅啊。
  武侠高手打通了任督二脉算个啥?
  这群一手拿剑,一手执笔的书生们,就是真正的神,学神。
  所以,也被归纳在这一类人当中的顾峥,就十分有底气的打开了经帖试卷。
  ……
  填空题。
  密密麻麻的皆是。
  取其中的一句,没有出处,没有前后,将其中的空出来的词语或是单个的字填上。
  就比如说这一句:入其——,则无人——;——,则无人焉。乃是出自小经中的《春秋公羊传》。
  若是只是粗略的通读,并没有精细的研究的话,就很容易将这一句的填空,入子之闺,则无人焉;上子之堂,则无人焉。
  其中的区别,只有一个字的差别罢了。
  若是看得不仔细,更是容易填写的错误。
  因为九经的字数就是那么的多,来来回回的考过多遍,出试题的人,也是绞尽脑汁的给诸位学子找点麻烦。
  否则怎么将经义最娴熟的人,从这几百号人当中选出来了呢?
  所以,考试的这上半日的功夫,顾峥全都跟这种脑子有包的……全是坑的试题做抗争了。
  每一题,基本上顾峥都是找到了记忆中的全文背诵的那一段,在反复的确认了无误,并将答案在草纸上,先草写一遍之后,再誊抄其上。
  怕就是怕字数弄得不对,经这一次的检查,还有反悔的机会。
  若是真填在了试卷之上,在没有修改液的今天,总不能涂上几个墨疙瘩吧。
  对于现在还不是糊名制度的顾峥来说,这张试卷就是赤身裸。体的小姑娘,要十分坦诚的接受考官的验证的。
  而楞是谁看到了黑疙瘩的试卷后都会想:哦,原来你顾峥就是这样的啊,顶着这一塌糊涂的试卷就出现了?
  你的文名,也就此打住吧,还上榜?还状元?
  好走不送了您呢。
  所以,那一刀黄砂纸,就是给学子们这个时候用的。
  甭管平日中再放荡不羁的才子,到了这个时候,都是反复斟酌的,先演练一番再上啊。
  待到这满满的八开的宣纸的试题,被顾峥全部的填写完毕的时候,位于大殿院子中的居于中间摆放着沙漏钟鼓的计时器,也走到了最后的尽头。
  看着其中的细沙,最后一点洒落,一旁负责司时的吏员,则拿出一鼓锤,朝着一面小钟锣面上,这么快速的一击,就做出了让学子们停止的命令。
  “上半日中,经帖试结束,午食过罢,墨义试即将开始。”
  “诸位,收卷罢。”
  话音刚落,分别负责各个坐排的监场吏员们,就一个个的从自己的案几前方站了起来。
  依然是依照殿院中最远的距离,开始收取试卷,几行人行动的很快,将这些试卷一份一层,用宣纸隔绝开,防止未曾干涸的墨迹相互晕染之后,再统一的归拢于前方的矮案之上。
  由两个吏员一起,一同抬到尚书省的中殿之中,在那里交付给此次春闱的负责人,就算是完成了第一场的监考任务了。
  这一动作,这群老吏们年年都要做上一番,自然是轻车熟路的。
  但是对于这一年的春闱的学子们来说,简直就是莫名的煎熬了。
  其中光是因为那到了时间的通知,就让底下响起了不下于三成的哀嚎。
  有的人是被这一声锣给打断了下笔的笔画,嗖的一下,就在试卷上直接划出了一道墨迹。
  而更多的人,是因为过于紧张,在这般压抑的考试的氛围内,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试题全部的答完,而跟着一起哀嚎叹气了起来。
  这最检验基础的一场,若是做的不够圆满,对于第二场全看理解的墨义来说,实在是影响太大了。
  学子们的哀嚎,没有给这群见多识广的吏员们,带来任何的影响,他们将最后一份试卷归拢到了矮案之上,就由一个主要负责的吏员,朝着两旁的羽林卫中的将士们做了一个手势。
  见到了这种手势,在尚书省内做事的士兵们则是秒懂。
  待到两个人退下不久之后,这尚书省的右偏殿的院落中,就飘散出了一种十分好闻的属于食物的味道。
  到了这个时候,满殿的学子们才反应过来,他们为了参加此次的春闱,避免过多次数的如厕影响临场的发挥以及答题的时间。
  竟是在入场之前,就未曾吃喝。
  到了现在,竟是过去了一上午的时间,一个个的早已经饥肠辘辘。
  到了现在,总算给了他们互相交谈,讨论试卷的机会了,但是他们之间,却只剩下用咕噜噜的肚子的作响的声音。
  腹中的饥饿,让学子们早已经失去了交谈的兴趣。
  须臾的功夫,这香味竟是越来越浓了起来。
  还是从右偏殿的最深处的亭廊处开始,一队扛着食物的大兵们,很是稳健的就开始派发起食物来。
  而他们手中的大蒸屉中却是只有一种食物,那就是桂花蒸饼。
  这种用细磨的麦面填上桂花与红豆熬制而成的馅料,在蒸锅上整出来的饼子。
  很是有豆沙包的几分风采。
  因为白砂糖的得来不易,这蒸饼中也未曾多过于添加,反倒是将小豆以及桂花中的自有的清香绵甜给发挥到了极致。
  再加上一层饼皮一层桂花豆沙的做法,让每一个蒸饼当中的馅料,都达到了一个甜与面的完美的结合体。
  就算是不噬甜的学子们,对于此种蒸饼的接受度也是非常的高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