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大战在即

  为军情局局长,李存勋不会把问题看得太简单。
  回到军情局,他与正在日本活动的张孝珑、陈良云取得了联系,刘晓宾负责联络正在朝鲜活动的胡锐翔与周翔。
  情报工作,不但大部分时候不需要证据,还得留下退路。
  虽然王元庆并不重视朝鲜,甚至暗示李存勋、希望借日本与韩国的力量除掉“金氏家族”,但是李存勋不会掉以轻心,更不敢妄测未来局势。不管“金氏家族”在朝鲜做了什么、对未来的朝鲜是否有利,都与李存勋没有关系。只要能够对维护共和国国家利益起到积极作用,就“金氏家族”存在下去。
  收到李存勋的命令,张孝珑与陈良云忙碌了起来。
  “非常棘手。
  ”张孝珑靠在沙发上,抽了几口烟,“要想获得军事情报,只能在两个地方寻找突破口,一是防卫省,二是‘军部’。”
  张孝珑说的“军部”,是类似于共和国的“总参谋部”、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日本三军联合参谋部”,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日本军部。
  陈良云在计算机上捣鼓了一番,说道:“你来看看,找个合适的对象。”
  张孝珑坐直了身子,朝计算机屏幕看去。
  选地当然不是美女。而是防卫省官员与“军部”高级参谋。名单中有00多人。看了一遍。张孝珑与陈良云都没选出合适地对象。
  “妈地。日本人怎么这么检点了?”陈良云拿起了香烟。“没一个有婚外恋。没一个有特殊嗜好。甚至没一个特别贪财。”
  张孝珑苦笑了一下。灭掉了烟头。
  军政府上台后。首先整治官场纪律。大批旧政府官员因为行为不检点丢了乌纱帽、乃至丢了小命。村上贞正更是一个洁身自好地首相。在他地“感化”下。日本政府与军队地风气大为改善。
  “我才不信。所有禽兽都变成了君子。”
  “那可说不定。”张孝珑笑着摇了摇头。“换个方式。查查这些人地背景。”
  陈良云微微皱了下眉头。“你想‘挖墙脚’?”
  所谓“挖墙脚”,指的是策反敌人内部持不同政见者或者对当局不满者,与利用对象的性格行为缺陷进行要挟的策反方式相比,“文明”得多,难度也大得多。当初李存勋策反宫本健太郎、以及日本前首相小泽,就属于“挖墙脚”。
  “你认为日本是铁打地一块,所有人对军政府都忠心耿耿,没有其他想法?”张孝珑长出了口气,说道,“一亿多人,肯定有几个对当局不满的混入了政府或者军队。就算按照百分之十的比例计算,这一百多人中也有十多个值得我们挖掘。”
  陈良云没多罗嗦,输入了几个关键词,由系统自行筛选。
  趁此机会,张孝珑点上了香烟。
  不多时,筛选结果出现在屏幕上,总共有8个对象合格。没花多少功夫,两人剔除了其中的7个对象,只剩下了1个。
  看到结果,张孝珑与陈良云同时感到头大,因为剩下的是“谷树良平”。
  “局里是怎么搞到他的资料的?”陈良云显得很惊讶,因为他们也是在几天前才知道日本国家情报厅有一个叫“谷树良平”的高级间谍。
  “还用说吗?”张孝珑看了眼搭档,“肯定是审讯有了结果。”
  “这么快?”陈良云冷笑了一下,“我以为他能坚持几十天呢。”
  “那得看谁出手。”张孝珑抽了两口烟,“你见过老李没有?”
  陈良云迟疑了一下,点了点头。“大概十年前在吉隆坡见过一面,印象不是很深。”
  “我接受单独培训时,老李是审讯教官。”张孝珑停了下来,似乎在回忆当时的情景。
  “怎么样?”陈良云有点不耐烦,以为张孝珑故意钓他的胃口。
  “我不正在想吗?”张孝珑笑了笑,说道,“当时正好抓住一个在受过cia专业培训地东突头目,因为已经收到恐怖袭击警报,所以必须尽快让他开口,才能制止恐怖袭击。我们都认为需要好几天才能让他开口,老潘做好了最坏打算,结果老李现场表演,不到十五分钟就让那个死硬份子老实交代了。”
  “这么厉害,用了什么高科技?”陈良云皱起了眉头。
  “什么都没用,完全靠一张嘴。”张孝珑笑了笑,说道,“‘1’这个代号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拥有的。”
  陈良云愣了一下,说道:“吹牛,我可不信。”
  “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亲眼所见。现在我都记得当时的场景,老李一句重话都没说,完全靠‘说服教育’,就攻破了恐怖头目的精神防线。对了,有件事情你无法否定,完全可以证明我说的事。”
  “什么事?”陈良云来了兴趣。
  “宫本健太郎就是在第四次
  争前被老李策反的,只用了不到半个小时。”
  “不可能,宫本健太郎的能力并不差,老李……”
  “你不信?这是宫本健太郎亲口说地,有必要骗你吗?另外,东海战争时,老李还策反了日本前首相小泽。”张孝珑抽了两口烟,“要是老潘还在主持大局,恐怕轮不到我们在日本搜集情报了。”
  “哎……”陈良云叹了口气,“不说这些了,你打算怎么办?”
  “策反谷树良平?”张孝珑灭掉烟头,用力搓了下脸,“很难,就算老李亲自出马,把握都不大。”
  “也就是说,还是有把握。”
  张孝珑点了点头,让陈良云调出谷树良平的全部资料,仔细看了起来。
  外交官的儿子,在中国与美国各生活数年。军政府上台后,响应号召,从美国返回日本之前,在日本生活的时间不到5年。所有重要时期都在国外度过,在中国读幼稚园与小学前三年、在美国接受中学与大学教育,非常典型的“香蕉人”。
  这些都是对策反工作有利的因素,却不是决定性因素。
  谷树良平响应军政府号召,表明他是一个狂热的“爱国份子”;加入国家情报厅,表明他的意志非常坚定;被派往曼谷、朝鲜执行重大任务,表明他的能力非常突出;还受到首相亲自接见,肯定是个“死心塌地”地家伙。这样地人,放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情报机构,都算得上“精英”。
  没有决定性因素,这些条件不足以策反谷树良平。
  “你看这,”陈良云找到了一条有利的消息,“谷树良平的祖父在战后被朝鲜政府遣返回国,祖上三代人在朝鲜经营一座小煤矿。”
  “朝鲜?”
  “还有,在国内居住的那几年,一直与祖父生活。”陈良云停顿了一下,说道,“他肯定从祖父那里了解到一些朝鲜的事情。你说,他会不会有朝鲜血统?”
  张孝珑立即皱起了眉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生活在朝鲜地数百万日本人被陆续遣返回国,其中很多在当地定居了数十年,繁衍了三代、甚至四代。这些人中,一半以上有朝鲜血统!战后,很多拥有朝鲜血统的日本人想方设法的返回朝鲜“寻根”,积极投推动日朝关系正常化。上世纪末,朝鲜情报机构利用这些人在日本搞情报活动,协助上百名在日本拥有影响力的人员秘密前往朝鲜,闹出“绑架事件”,导致日朝关系非常紧张。
  “如果他有朝鲜血统……”
  “首先得证实我们地猜测。”张孝珑拿起了第三根香烟,“如果我们猜得没错,这就是策反他地突破口。”
  “问题是,我们连他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张孝珑苦笑了一下,军情局提供的全是文字信息,没有照片与图片。
  “怎么办?”陈良云搞技术一流,策划行动得靠张孝珑。
  “我正在想。”
  确实比较麻烦,国家情报厅有几十万雇员,外勤特工数万人,间谍数千人。除了陈良云这种另类,所有间谍都是貌不惊人地“寻常人”。谷树良平能在曼谷与平壤干出那么大的事情,肯定是最“普通”地间谍。要想找到他,难度不比大海捞针低多少。
  抽完第三根香烟,张孝珑长出了口气。
  “有办法了?”合作几年,陈良云摸透了张孝珑的习性。
  “首先得设个小圈套。”张孝珑拿起了第四根香烟,“立即联系军情局,让他们问清楚国家情报厅向间谍下达命令地渠道与方式。”
  陈良云微微皱了下眉头。
  “设法让谷树良平去某个我们指定的地点,就能知道他长什么样子了。”
  “这么简单?”陈良云愣了一下。
  “需要复杂吗?”张孝珑笑了笑,说道,“高野那智在我们手上,有什么办不成的?”
  陈良云笑着摇了摇头。“也对,他肯定知道联络方法。”
  “除此之外,还要设法获得他的dna。”
  “最好把联络地点设在咖啡厅、酒吧或者餐厅。”陈良云的反应非常快,“故意拖点时间,就能让他留下我们需要的东西了。”
  张孝珑点了点头,没再多说什么。
  收到陈良云发来的“请求”,李存勋给负责审讯的特工打了招呼。
  高野那智的精神防线已经彻底崩溃,只想早点“解脱”。
  落入军情局地手中,高野那智连求死的权利都没有。如果军情局愿意,可以“养”他几十年。“求死”,必须拿出足够的本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