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训学

  李言闻却是笑了笑道:“恐怕某再返回余姚时,四明兄已经在内阁票拟奏疏了。四明兄不比我们这些江湖闲人,是大明朝的顶梁柱啊。”
  谢慎被他说的面颊通红,连连摆手道:“哪里哪里,月池你说笑了。愚兄不过是在内阁给西涯公和木斋公打下手罢了。”
  “哈哈,咱们明人不说暗话,李阁老和谢次辅一把年纪了,还能干多久?将来这内阁首辅的位置还不是四明你的?届时你可就是执宰天下的第一廷臣了。”
  谢慎作了一个噤声的动作,蹙眉道:“月池休要开玩笑了。”
  李言闻耸了耸肩道:“四明兄怕什么?难道这高墙外还能有锦衣卫的番子吗?”
  谢慎哑然失笑道:“这可说不好,厂卫凶勐,难保就有人盯着谢某呢。月池不想看我跌的灰头土脸,便拘着点。有些话知道就好,可别说出来。”
  “四明兄你还说没有当首辅的心意,真是...咳咳。”
  谢慎白了他一眼道:“你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
  “这便烦我了?”
  李言闻难得的开起了玩笑:“看来四明兄是要过河拆桥咯。”
  二人笑闹了一阵,终于还是到了分别的时刻。
  没有长亭古道,没有酒宴宾客。
  君子之交淡如水。
  既然是好友,那分别时便没有必要搞那些花哨的东西,念在心中即可。
  送别了李言闻,谢慎便应绍兴知府裴、余姚县令张谦知的邀请前往余姚县学给生员们训学。
  在府、县两级官吏近百人的簇拥下,谢慎来到县学前。
  县学的一草一木似乎都没有变化,变化的唯有人。
  十余年前,谢慎便是在这里读书准备乡试。
  十余年后,又有一批新的生员步入县学,个个摩拳擦掌踌躇满志。
  县学大门打开,谢慎在左右簇拥下进入学宫,步入县学明伦堂。
  堂中诸生纷纷肃然而立,望着这位年纪轻轻的内阁大学士。
  科举就是一条朝廷开给读书人的上升通道,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顺着这条道路扶摇直上,改变一人乃至一族的命运。
  谁不想锦衣玉食,红袖添香?谁不想光宗耀祖,荫庇子孙?
  在大明朝,要想获得这些只能做官!
  故而当谢慎出现在他们面前时,诸生都用一种艳羡的目光看着这位年轻的阁臣。
  大明朝立国百余年来,出过无数名臣阁老。却从没有一个人能够二十余岁就被加封大学士的头衔。
  小谢阁老是余姚的骄傲,是绍兴府的骄傲。
  他们要以小谢阁老为榜样,将来也来个‘金榜题名琼林宴,十里御街跨马行’!
  “听说了吗,小阁老被陛下御赐了一件大红蟒袍呢。”
  “什么,竟然有这等事?这蟒袍满朝公卿一共也没多少人能穿戴吧?”
  “嘿嘿,算上司礼监的掌印太监,一共也就是四五位,至于廷臣,除了咱们小阁老就是首辅和次辅了。”
  虽然谢迁也是余姚人,身份更为尊贵,但县学生员们显然对小阁老谢慎更为倾慕。
  道理也很简单,谢迁出自书香世家,而谢慎是寒门子弟。
  两者的社会地位不同,拥泵的数量自然也不同。
  在江南各地,出身书香世家的读书人毕竟是少数,多数人还是普通农家子弟。
  当然这指的是广泛意义上的读书人,真要论精英还是世家子弟占了大多数。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书香世家垄断了太多的优质资源,寒门子弟想要靠勤奋抵消这些优势太难了。
  故而谢慎的成功在众多寒门子眼中俨然就是一个神迹。他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逆袭世家公子的希望!
  谢慎当然没有听到明伦堂中诸生的窃窃私语,他尽兴的训学着。还别说,这种居高临下,教诲众生的感觉太他娘的爽了!
  作为一个成功者,自然是可以煲一煲鸡汤的。毕竟在众人眼中,成功者说什么都是有道理的。
  谢慎训完话后,绍兴知府裴赶忙总结了一番。至于县令张谦知,仍然如同摆设一样呆立在旁。
  没办法,谁叫在这明伦堂中,他的品级最低呢。
  谢慎咳嗽了一声,算是递出了信号。
  裴立刻心领神会,吩咐左右侍候小阁老离开了县学。
  在此之前,谢慎手书了一份墨宝,上书自强不息四字,赠予余姚县学。
  这四个字是他的人生写照,他也希望同乡后辈能够以此为信条不断奋斗。
  人生就是一个争的过程,只有争过才不后悔。
  从县学离开,谢慎便径直返回府中。
  兄长的病情已经大为好转,不但可以下床走动,甚至可以在院子中打打拳。
  李言闻离开时交代过,只要别“用气过多”就无大碍。
  谢慎换了便袍,正想和大兄闲聊几句。便有门官来报,说绍兴知府裴求见。
  谢慎心道这裴真是没有眼力见,这种时候找上门来是什么意思?
  但谢慎思忖了片刻,还是决定见一见裴,万一真有什么紧要的事情呢。
  他先命门官将裴知府引到偏厅,继而换了身墨蓝色直裰缓步前去。
  谢慎一进偏厅,坐着饮茶的裴知府立刻站了起来,恭敬道:“下官拜见小阁老。”
  谢慎摆了摆手道:“裴知府不必多礼,坐吧。”
  说完他一撩袍衫下摆,当先坐了下来。
  裴犹豫了片刻,还是跟着入座。
  “卑职此番来拜会小阁老,实在是有难言之隐。”
  “哦?”见裴一脸愁容,不似说谎,谢慎遂沉声道:“裴知府不妨直说。”
  “自陛下降旨五口通商,余姚便正式开埠。这本是好事,可宁波府奉化县位置更好,余姚比将不过啊。”
  谢慎心中了悟,原来裴是为这事来的。
  当初谢慎上书请开海禁,弘治皇帝钦点了五地以通海商,其中便有绍兴府余姚县,宁波府奉化县。
  二地本就相聚不远,自然竞争激烈。
  虽然在两处设立的海经局都是对浙省巡抚负责,没有什么分别,但对绍兴知府和宁波知府来说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
  ......(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